优化读书环境 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市图书馆郑凌平建议: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收藏了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声像资料、缩微胶片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因此,图书馆应成为人民群众学习知识、把握技能的重要课堂,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阵地,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离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须要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进一步优化读书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多方面的须要,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是我们当前须要解决的课题。
一、坚持阵地服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市图书馆现已开放了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期刊室、报纸室(免证阅览)、道藏室、资料室、盲残室等7个服务窗。 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馆设和馆藏,在继承中求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少儿讲故事和作文大赛,以及“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周”等,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好的仪容仪表、文明用语、服务态度、工作效力接待我们的读者,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
二、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服务。结合馆藏特色和地区特色,建立特色文献收藏体系,开展特色服务,已成为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重要方法。鹰潭龙虎山是道教发祥地,旅游兴市是我市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市图书馆开拓了专门的道藏室,收藏了大批道教系列丛书,为研究和挖掘道教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为健康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市图书馆也积极制造条件,主动、持久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市图书馆开放的盲残阅览室,是全省盲人书籍收藏最多的公共图书馆,并配备了视听设备,如VCD机、收录机、彩色电视等。
三、整合网络资源,开发新型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信息资源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送、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图书馆要想真正为地方经济服务,就必需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工作。一要建立电子阅览室,在网上开通远程数据查询服务;二要经过自身制作、合作建设、购买和网上搜索等多种方式进行新型文献资源载体建设,整合网络资源,以丰富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四、深化服务内涵,扩大馆外服务。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面临着一个怎样扩大服务半径,把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问题。因此,图书馆应把扩大馆外服务作为为读者服务工作的一个重点,建立社区图书借阅网点和流动图书车。同时,配合形势,到社区把图书送到市民和农民工手上;下农村,把科技图书送到农民朋友手中。开展馆外服务,既能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又能贴近读者,深化服务的内涵,充分满足更多市民的浏览须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