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财政强劲增长民众得实惠
本报贵溪讯 (江南 彭建兵) 岁末年初,贵溪市捷报频传,2006年,该市财政收入再次实现新跨越,达14.56亿元,同比增长41.36%。市委、市政府为此特致信祝贺,希望贵溪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带领贵溪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强市,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
“十一五”开局,贵溪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起点上,审时度势,提出了“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我市上下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财政收入继续维持高增长的强劲势头。2006年财政总收入净增4.5亿元,相当于2002年4.85倍。经济发展了,最得实惠的还是普通百姓。该市坚持源于民、用于民的科学发展策略,逐步加大了财政反哺社会的力度,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及社会保证体系建设,改善群体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电力户户通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证体系、农村合作医疗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十多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保证工程全面推进,可用财力向农村倾斜、向公共事业倾斜、向民生倾斜,使广大民众成了财政增长的最大受益者。
贵溪市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惠民的切入点,近年来先后投入3亿多元完成了中心自来水厂、城南休闲绿地、建设路拓宽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多项。城区目前在建的20多项工程中,涉及到群众衣食住行的达16项。在农村,该市持续四年实施了涉及农村公路、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学校危房改造等方面“四个一千万”工程。至目前为止,该市农村公路通路总历程已达1893.43公里,硬化路面达62.4%,建造水利设施80多处,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3万平米。全面消除了病险水库及农村中小学一类危房。2006年,该市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60个,增加自来水用户1350户,建造农村休闲活动场所49处、农民书屋18间,安装路灯436盏,建造沼气池258个,涉及83个村小组2480户。总投资840万元的“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1036户地处偏远的农户从此告别了无电历史。
经过完善社会保证体系,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民生难题。2006年,该市在原先城市低保和救助的基础上,启动了农村低保制度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实施好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生救助及五保供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证配套设施建设,建立起一个多方位的社会保证体系,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证全覆盖、大病医疗协助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贫有所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少有所学。2006年,该市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18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50余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三年共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2260.46万元,受惠农民达21865万人。
把经济发展作为带动群众致富的“引擎”,贵溪市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各类资源,经过技术培训、项目带动、资金帮扶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群众创业致富。仅2006年,该市就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次,培训群众10000多人,5000余名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实现再就业。实施农业项目11个,推广新品种14个、新技术11项,涉及田地300多万亩,遍布该市农村的各个角落,带动20多万农民走上富余。
贺 信
中共贵溪市委、贵溪市人民政府:
欣闻你市财政收入突破14.6亿元,有8个乡、镇、街办财政收入超千万,滨江乡财政收入在我市率先突破亿元大关,这是贵溪乃至我市经济发展史上的大喜事,标志着贵溪在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并经过你们向贵溪广大干部群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壮大财政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须要,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年以来,你们紧紧围绕“当好江西排头兵,争创全国百强县”的目标,积极实施“以两放促两新,以两新推三化”的发展战略,突出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你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是分不开的,是你们为经济建设贡献才智和力量的结晶。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探究并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大做强财政,实现富民强市的新跨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当前,我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希望你们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带领贵溪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强市,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
中共鹰潭市委
鹰潭市人民政府
200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