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还是观望?这是个问题
在新政下,人们的心态正悄然变化着。无论是刚需购房者、改善性购房者还是投资客,大家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买还是不买、能不能买、怎么买?这都是问题。
新政出台给他们的情绪加了不同的注脚——观望、焦虑或者期待。
案例一
人物:林凯
现有住房:无
购房目的:自住
林凯,25岁,鹰潭人。与女友在南昌奋斗3年,终于凑足了12万,准备用来付婚房的首付。2010年9月28日,小林在南昌一楼盘购买了一套88平米、总价60万的房屋,在当天签订了商品房住房合同,并未到房管局备案。9.29新政一出,88平米、总价60万的房屋首付顿时增加6万元。
“积蓄了很久才有了首付,可现在,我们到哪去凑这6万块呀!”小林无奈地说。小林的女友垂头丧气地向记者说道,“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6万块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说拿就能拿出来的,实在没办法,我们就只能退房了。”
内人士分析,“购房者虽然在9.29新政前在房管局备案,但要害还是看贷款合同是否已经经过银行审批,如果没经过的话,可能要增加首付,要么退房。”像林凯这样在新政出台前不久签订了商品房住房合同,后受新政影响,首付比例增加,因而补交首付或退房的购房者比例虽不大,但近来数量明显增多。
本次新政的出台本是为了抑制房价暴涨、打击投资性购房,但如今,却损害到一批刚需购房者。受伤的刚需不得不暂停买房,并抱着“等等看,说不定房价会降”的心态,等待资金积累后再出手。(陈璇璇)
案例二
人物:杨青
现有住房:一套
购房目的:在昌外地人改善居住
36岁的杨青,九江人。他很看好南昌红谷滩的发展前景。2006年,他在红谷滩贷款买下一套60平方米的二居室。今年初,因为公司业务基本迁移到南昌,杨青也举家搬迁到帮来。3月,他刚刚为二居室还清贷款。爱人就督促他买一套三居室。
今年7月,他看中了一套临江二手新房。“因为是期房,还没有交房,房产证还没有办理下来。我目前也只是交了两成的定金。”
杨青爱人王霞与银行个贷中心的工作人员维持紧密联系,“我昨天打电话给中国银行说如果我现在贷款还可以帮我们办,只要首付5成,但是过些日子就说不好了。”随着新政的铺开,南昌的银行也开始严控向外地人发放购房贷款。
10月19日银行又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一天一个变动,让两口子很是焦虑。杨青说:“钱还不够一次性付清,要是等房产证下来,却办不了贷款,那房屋就买不了了。看势头,政策只会越来越紧了。”
听说一些楼盘已经出现外地人退房的情况了,杨青更是不安了起来。顺势安抚自己:“算了,买不了就先住小的吧。”(刘定乐)
案例三
人物:刘女士
已有住房:一套购房
目的:改善居住条件
买房,成了刘女士下半年的头等大事。
“一直想买房,我也在找一个好时机入手。”刘女士在观望了两个月后,最终选择在红谷滩买房。8月份开始刘女士也终于不由得,开始频繁出现在红谷滩新区各个楼盘售楼处,物色合适的房屋。“我看中一套花园洋房,售楼小姐说估量在9500元/㎡以上,算下来,要150多万。”让刘女士犹豫的是,“去年这里的房价才5000元上下,现在这么高,感觉很悬。”
9月30日,就在该楼盘开盘前几天,楼市第二轮调控来袭。这一次调控,让刘女士买房的意愿有了更大的松动。“我不希望房屋刚买来,就降价,虽然不是投资,但是也希望房屋能够增值。”刘女士表示,8、9月份南昌楼市一直火爆,房价也涨了,第二轮调控也许能给楼市降降温,房价稍降一点。
和刘女士抱有一样想法的购房者还有不少。二轮调控出后,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又开始出现。无论目前房价还没有松动,但是购房者观望的情绪却慢慢浓厚起来。“等了这么久,也不在乎这下子。”刘女士告诉记者,本月底,她还将去房展会看看情况,那时再做决定。(张甜甜)
案例四
人物:汪先生
现在住房:两套购房
目的:解决孩子就学问题
汪先生与妻子李女士结婚多年,在南昌做点小本生意,有个上五年级的女儿。
8年前,在父母的资助下,汪先生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屋。前几年,他们的生意做得不错,就又按揭了一套房屋,把父母从农村接到南昌一起住。年初,才把贷款还清,而两套房均在汪先生名下。
考虑到女儿上中学,汪先生未雨绸缪,找寻学校周围的楼盘伺机购买。前不久刚看中一套房,准备按揭,但9月29日出台的二次调控,银行已经对第三套房停滞发放贷款。
“每家银行都问过了,都说像我这种情况,已经停滞发放贷款。即使以我老婆的名誉也贷不了款。”汪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在南昌,类似于汪先生的情况还不少,他们购置第三套房,多少受到了二次调控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二次调控下,各银行对第三套及三套以上购房停滞发放贷款,而且以家庭为单位。这些情况,多数可以经过先卖再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银行对三套房的停贷,真正影响的是部分炒房客。”(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