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民”促创先争优深入开展 苏荣鼓励坚持下去
(记者李文亭)近来,广袤的赣鄱大地上,近百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耐心仔细听民诉,实实在在解民忧,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事实事20余万件,广大干部群众感慨地说: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这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带来的喜人变化,构成了我省创先争优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10月26日,省委书记苏荣作出批示强调,我省各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做法很好,效果明显,要坚持下去,贯串创先争优活动的始终。
苏荣在批示中指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重在实践,重在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身子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诉求,及时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努力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解难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与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在践行宗旨、为民服务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创先争优,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创先争优,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创先争优,让创先争优的成果惠及广大百姓,经得起实践检验。
我省启动创先争优活动后,永丰县开展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赢得干部的拥护、百姓的赞扬。井冈山市采取“一二三”工作法,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展开。中央领导对这些做法给以充分肯定。省委、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对推广永丰县、井冈山市做法进行部署。很快,各地“三民”活动蓬勃兴起,推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吉安市“三民”活动从8月25日开始,集中4个月时间,10万党员干部参与。他们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携带民情日记进村入户,像过去苏区干部一样,深入基层、心系群众,呈现出党群干群一家亲的喜人局势。萍乡市选派党员干部回出生地开展帮扶工作,经过与父老乡亲“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共创,与村组干部“肩并肩”战斗,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上饶市派出98500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经过“挂村、包组、联户”方式,走访和联系辖区内每一户农户,建立“民生台账”2372份。
认真查找和解决一大批涉及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各地、各单位开展“三民”活动一个鲜明的特色。赣州市经过开展“十万干部访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全力以赴保民安”活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2335件,帮扶困难群众75392人次;鹰潭市为群众办好事6873件,解决群众难事3957件。九江市、景德镇市、新余市和省直单位均采取多种措施,让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政策法治宣传,积极发挥单位职能优势,大力协助开展矛盾纠纷、治安乱点、公共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有效化解一批可能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南昌市对班子软弱涣散、矛盾纠纷突出、村务管理薄弱等61个“三类村”进行集中整改,提高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宜春市开展“维护安全稳定集中行动月”活动,切实解决少数村组干部不廉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抚州市构建“民意连心链”、“民难服务链”、“民安和谐链”,为推动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民”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转变了工作作风,普遍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体会到“民需应帮不宜拖,民声应疏不宜堵,民怨应解不宜压”。尤其是经过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互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理解多了、埋怨少了,信任多了、隔阂少了,支持多了、抵触少了,双方的距离拉近了、关系更融洽了、感情更深了,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