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脸上的汗珠要画3天
瓷板画、铜雕、蛋雕、版雕、画坯、宣纸绣、剪纸等绝活现场演示令观展游客大饱眼福
“哇!这个乔丹太像了!”昨日,在南昌馆瓷板画演出区,一名年青小伙凑到正在演出的工艺美术师王跃林面前,不住地赞赏。
![]() |
“这样一幅画要画多久呀?”面对小伙子的提问,王跃林反问:“你觉得呢?”小伙子直摇头。停下手中的笔,王跃林介绍说,画好一幅瓷板画要经过打格子、勾线、彩底子、修点子、画衣服背景、烧制、再烧制等多道工序。
小伙子又问:“好学吗?”王跃林神奇一笑说:“说好学也好学,说不好学也不好学。”见小伙子狐疑,王跃林拿修点子打起了比方。他说,就拿这幅正在画的《乔丹》头像来说,光画脸上的汗珠就画了3天。听完后,小伙子向王跃林树起了大拇指。
文/图 记者陈艳伟 实习生周艳华 许晓敏
画坯20秒勾出写意花鸟
![]() |
“哇!她画得可真快。”昨日,在主馆景德镇馆区青花瓷画坯现场,不时听到围观市民的惊呼。画坯人告诉记者,她叫汪申芳,今年49岁,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传承人,专门画写意花鸟,画坯31年。正说着,她手上的碗就画好了,记者掐了一下时间,只有短短的20秒。汪申芳说,之所以能画得这么快,完全是31年的经验使她能心到手到。向记者介绍完,现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文/图 记者陈艳伟
蚕丝为“墨”宣纸上绣字
![]() |
你听说过纸上也可以绣字吗?昨日上午,记者在九江馆看到,宣纸就可以绣字。展馆的韩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宣纸绣,绣出来的字就像用笔墨写上去一样。绣字的材料是宣纸、蚕丝和针线。据工作人员介绍,她们的作品两次获得国家大奖。文/图 记者邹晓华
3毫米厚蛋壳上“飞刀作画”
![]() |
3毫米厚的鸡蛋壳也能作画?昨日,在抚州馆蛋雕演出区,蛋雕师邹兆庆介绍,他刚开始练蛋雕时,曾一口气买了1000多个鸡蛋练习,家人吃鸡蛋都吃腻了。蛋雕用的是普通的篆刻用刀,一幅半面蛋雕作品一天就能完成,360度蛋雕则须要两到三天。文/图 记者陈艳伟
4万次敲打錾出铜雕精品
![]() |
“这是用模具压出来的吧?”昨日在鹰潭馆铜雕演出现场,市民迷惑地问工艺师黄俊军。其实,这是黄俊军用铁锤敲打錾出来的。黄俊军说,铜雕的工具有几百种,就是靠这些工具的敲打才能完成作品。“拿一件20厘米×20厘米的作品来说,至少须要敲打4万次”。文/图 记者陈艳伟
版雕20年成“江西第一刀”
![]() |
“这幅作品雕得恰到好处,将书法作品的神韵表达得极尽描摹。”昨日,在南昌馆版雕书法演出现场,一名书法爱好者同有着“江西第一刀”之称的邹双印、邹双勇兄弟交流着。
邹双印说,他和弟弟都年过不惑,从小就跟父亲学书法与雕刻技术,探索20年独创出“勾形刀法”,被旅美闻名书法家罗玲誉为“江西第一刀”。文/图 记者陈艳伟
75岁老太30秒剪一朵“花”
![]() |
在E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一角,坐着一位瑞昌老人,她随手剪朵“花”,只用了30秒。据介绍,老人叫刘诗英,今年75岁,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刘老告诉记者,她自小喜欢剪纸,各种花鸟、走兽、人物及吉祥文字都能凭感觉直接剪。文/图 记者陈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