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鹰潭久久倾力打造最好的鹰潭房产网、鹰潭人才网、鹰潭招聘网!

14项重大工程助力经济快跑[顶]

发布时间:2010-12-21 11:00:16   作者:鹰潭久久信息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浏览:   【】【】【

  既可降低环境污染又有更高经济性的核电工程;既能保证枯水季节鄱阳湖不再喊“渴”,又能提升通航能力、维系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环境;既让沿江沿湖的污染口全部“闭嘴”,还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既让城市“搬”进森林,又让乡村环境优美;既传播烧锅做饭的生态学问,又保证粮袋子的安全……江西推出14项生态经济的基础工程,增强生态系统功能,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完善生态安全保证体系,在为江西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的同时,也为提高百姓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服务。以生态和经济为两翼,让江西的发展飞得更加平稳快速。

  1 彭泽核电站:计划明年上半年建设

  彭泽(帽子山)核电站位于彭泽县马当镇境内,占地总面积约2800亩,站址距赣皖界6公里,距彭泽县城约22公里,距九江市约80公里,距南昌市约170公里。该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为105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350亿元。目前该项目按照一期4台125万千瓦机组一次报批、分期建设,并预留两台150万—170万千瓦机组的发展余地,使江西核电站的最终规模达到800万千瓦以上。

  【解读】为了配合彭泽核电站未来的建设及运营,中电投已经将其旗下江西核电公司从省会南昌搬迁至核电站所在的九江市,该核电站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内陆核电站。目前,建设范围内马当镇480余户居民已经全部在该镇集中安排妥当,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2  烟家山核电站:预计“十二五”开工

  装机容量为4×100万千瓦,拟投资达600亿~700亿元的江西万安烟家山核电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可研阶段专题研究,并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十二五”开工建设。

  【解读】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温度计”和“晴雨表”。近年来,江西电网用电负荷屡创新高,显示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目前,江西的电力供给仍以火电为主,但是江西本省的煤炭资源并不丰富,电煤主要靠从外省输入。水电则因江西境内河流落差太小,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基础。这样,发展核电就成为江西省电力发展的首选。江西水系发达,拥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有赣江等5条大河发源或过境,这为核电运行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江西是目前我国已探明铀矿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这为核电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证。此外,江西还是我国少数几个不处于地震带上的省份之一,没有影响核电建设的地质灾害,这也被认为是江西省发展核电的一个有利自然条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了该项工程的快速推进。

  据介绍,按每年7500小时发电时间计算,彭泽核电站年发电能力将达600亿度,超过了2007年全省发电总量。更为重要的是,彭泽核电站一旦建成,其发电能力相当于燃烧2000万吨电煤。这不仅将大大减轻我省电煤外购的压力,而且将大大降低火电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此外,与燃煤机组相比,核电机组经济性更高。

  3  鄱湖水利工程:抗旱保水发展航运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计划投资96亿元,由闸坝主体工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两部分组成。该项目是一项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湖区人民健康安全等为主要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按“调枯不调洪”的方式运行,按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要求控制相对稳定的鄱阳湖水位,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浇灌)、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目前,该工程已完成6大专题前期研究,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解读】在长江水域体系中,鄱阳湖是重要调剂器,长江水丰则江水入湖,减轻洪水压力;长江水枯则湖水外泄,补充长江中下游水量,经过吞吐,维系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环境,从而为生态提供保证。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逐年提前,“母亲湖”频频喊“渴”,2007年鄱阳湖更是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鄱阳湖的干旱让江西人感受到了“渴”,城市供水一度出现紧张。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会把鄱阳湖的水位位置维持在一个最佳“黄金分割线”水平——16米左右。一旦水利枢纽建成,首先可以解决浇灌问题,降低湖区农民生产粮食成本。其次,对生态保护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满足候鸟休息觅食。在5月至8月鱼类洄游高峰期水利枢纽闸门全开,保证洄游通道畅通无阻,并将建设仿生态鱼道让鱼类自由进出鄱阳湖。此外,可以满足鄱阳湖血防灭螺的须要,保证枯水期控制水位以下的钉螺杀灭,基本消灭鄱阳湖血吸虫病。

  同时,湖控工程能使周边县市到长江的航道长年维持在千吨级水平,使之获得稳定而有效的水运通道,大力发展重工业、石化等大运输量的临港产业,彻底改变部分县市因交通制约工业滞后的局势。

  4  峡江水利工程:2015年赣“三峡”送电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峡江县境内,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浇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46米,总库容11.8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6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6万千瓦。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81.41亿元,总投资86.05亿元。目标是2013年7月实现大坝下闸蓄水,1号机组发电;2015年8月工程全部竣工,9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目前,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规划提出的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水利、能源项目,国家已经或正在核准,我省正在加紧实施。

  【解读】赣江流域属多雨区,干流无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沿江两岸堤防抗洪能力普遍偏低。虽然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南昌市区防洪堤和赣东大堤加高加固到了百年一遇、50年一遇的标准,但仍未达有关防洪要求。在今年的洪水面前,赣江有惊无险,但部分地段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峡江水利枢纽建成之后,与上游的万安水库,下游的泉港分蓄洪区一起调度,使赣江的防洪标准将有质的飞跃。同时,在赣江、鄱阳湖遇特枯来水年份时,也可以参与补水。

  除了防洪,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还具有发电、浇灌、航运等综合效益。据测算,工程建成之后,将增加下游浇灌面积11万亩,改善浇灌面积21万亩;增加电站装机容量36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11.42亿千瓦时;有效改善枢纽上游77公里航道条件,提高通航等级。

  5  特高压输电工程:2015年建成智能电网

  2009年,特高压入赣电量达10.52亿千瓦时,电网变运煤为输电,减少江西煤炭运力约58万吨,减少省内二氧化碳排放1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165吨。在今年1月上旬用电高峰期,特高压输电线路入赣电力平均每天达60万千瓦以上,占省外入赣电力的近50%,这种变运煤为输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电煤短缺和铁路运力紧张的局势,为填补用电高峰时段的电力缺口,确保不拉闸限电发挥了要害作用。目前,省委省政府与省电力公司一同争取特高压工程早日开工。我省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支撑清洁能源开发,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智能电网。

  【解读】江西是一个能源缺乏省份,70%的电煤靠省外调入,平均输送距离近1000公里,且90%以上靠铁路运输,每年的电力迎峰度冬,江西都是电煤最紧张的省份之一,还发生过为保江西不断煤停机而“在途截煤”的情况。随着江西经济的高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电力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加快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开拓远距离接受省外电力能源新通道,已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迫切须要。在输煤的同时,依靠特高压电网输电,实施输煤与输电并举,缓解江西电煤紧张,确保电力供给。

  文/记者郭宁 实习生张迪 陈李花 图/记者许南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