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鹰潭久久倾力打造最好的鹰潭房产网、鹰潭人才网、鹰潭招聘网!

[鹰潭]“1年就干了过去10年的活” 江西吹响干部人事制度改

发布时间:2011-01-27 18:37:07   作者:鹰潭久久信息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浏览:   【】【】【

  赣江潮涌竞千帆

  ——江西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纪实

  核心浏览

  2010年7月26日,江西省委组织部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内容,紧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要害环节,推出201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项举措。

  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大差额选拔干部的力度、加大从基层一线干部工作的力度……江西省正用一项项务实有效的举措,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

  中央下发《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来,江西省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新任务,细心部署,扎实推进,突出实践特色,注重解决问题,用硬性规定和刚性措施,吹响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号角。

  徜徉在赣鄱大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大差额选拔干部的力度、加大从基层一线干部工作的力度……江西省正用一项项务实有效的举措,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

  上下一盘棋

  “组合拳”攻坚破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党当前的一件重要而紧迫的大事,江西省委领导高度重视。《规划纲要》一出台,省委书记苏荣便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学习《规划纲要》座谈会精神,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会上,苏荣强调,要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大功夫,制定硬性规定,采取断然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精神落到实处。

  大事必需大抓。2010年4月20日,江西省委党校迎来了全省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个短期培训班——学习贯彻中央《规划纲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训。省委书记、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全程参加,全省11个设区市委专职副书记、常委组织部长,所有县市委书记和省委、省直各单位等360余人参加学习。

  时间紧,任务重。培训采取“白加黑”学习法,白天听讲课、搞座谈,晚上分组议论,共同解读《规划纲要》要求、剖析深层次矛盾问题、探究科学有效对策。经过以会代训、动员部署相结合的培训,很多学员表示,这趟学习没白来,既解决了“为什么干”的问题,又学会了“怎么干”的方法。

  随后,省委组织部牵头,举各方之力,集各方之智,历时两个月拿出了一份符合江西实际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江西省当前和今后十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和相应措施。

  众所周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打好攻坚战须要“组合拳”。2010年7月26日,省委组织部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内容,紧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要害环节,推出201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项举措,并在赣州、鹰潭两市,青山湖区、瑞昌市等11个县市进行试点,初步探究了一条边改革、边探究、边总结、边深化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路,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加大改革力度

  竞争性选拔成常态

  如果说竞争性选拔在过去只是间或为之的话,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诚如新余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德寿所说:“以前一出现岗位空缺,首先想到的便是开会选人,现在头脑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公开选拔”。他还开玩笑地说:“我们2010年1年便公选县级干部33名,而在过去10年才选27名,1年就干了过去10年的活啊。”

  2010年以来,江西省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从省直单位到设区市,从厅级干部到普通干部,竞争性选拔干部呈现全面立体化趋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政府办公厅等省直单位遴选工作人员,一概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公开选录。各设区市拿出更多更好的岗位进行竞争性选拔,其中新余、萍乡等设区市市直机关科级干部竞争性选拔比例达到95%以上。11月上旬,新余市还从村党组织书记中公开选拔了5名乡镇党政副职。落选的水北镇泉塘村党支部书记桂发根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当村支书上进无奔头、退休无保证,现在感觉前途上有盼头了,工作上更有劲了,下次再来考。”

  为提高竞争性选拔的质量,江西省严格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积极改善笔试或面试方法,借鉴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大大提高了人岗相适度,真正做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适。9月,省发改委系统内竞争性选拔厅级领导干部,3名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从32名同志中锋芒毕露,并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如今,竞争性选拔干部已成为常态化选拔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前不久,省公选30名副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领导干部踊跃报名,展现了广大领导干部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接受竞争的风采。

  扩大民主

  提名和差额票决越来越规范

  过去,普通干部群众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多用“神奇”、“复杂”等词语来形容,感觉干部选拔任用就是少数几个“圈内人”碰个头、开个会,任命名单便“出炉”了。对此,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很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江西省研究出台了《关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工作的通知》、《关于党委(党组)决定干部任免施行票决制暂行办法》、《江西省差额选拔领导干部试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办法,施行署名推见、全程差额、常委票决、全程记实等方法;积极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加强对动议、初始提名、酝酿、议论决定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和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和差额票决越来越规范。

  2010年上半年,南昌市市长、省财政厅厅长和3个省巡视组组长等5个正厅级职位出现空缺。5个岗位格外重要,且影响面较大。在提名人选上,省首次采用书面署名推见的方法,明确推见责任,科学应用推见结果,最终选出5名正厅级领导干部人选,广大干部群众反响很好。

  各设区市也积极探究,探索更科学的选人用人方法。南昌市选拔正县职后备干部,采取“双推双考四差额”的方式,从184名候选人中差额票决出167名正县职后备干部人选;景德镇市采取差额推见、差额考查、差额票决方式确定了90名县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规范的操作程序,让选上的服众,落选的服气。

  很多县市慢慢感受到了规范提名和差额票决的好处,公推直选、公推优选、公推竞选、公推差选等选人方式蔚然成风。很多县委书记表示:“以前一到提拔使用干部时,总会接到不少说情电话,很难权衡,现在好了,干部能不能上,业绩说了算,群众说了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