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产业经济“新势力”促江西崛起
(记者何宝庆 实习生周玲)记者28日从省发改委获悉,在已建立5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力争使全省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00个,确保每个县(市)都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经过产业集聚水平的大幅提升,把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支撑地方财税增长、扩大就业、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新平台。实施这一工程,我省总投资额将高达6800亿元。预计至2015年,百个特色产业基地将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1200亿元。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我省在现有产业自然布局的基础上,按照“充实、调整、提高”的原则,共批准设立了5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涵盖了光伏、铜加工、陶瓷、服装纺织、有机硅、盐化工、钨和稀土及食品等我省当前大部分优势产业,表现了“规模性、集聚性、增长性、先进性”四大特点。据统计,目前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规模达2900亿元,共实现总产值2800亿元、利税206亿元。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各地产业集聚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特色产业基地的资格认证上,我省严把“入门关”,对申报单位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经济规模、产品优势、企业关联度、公共服务体系等都有明确要求、设定了较高“门槛”,确保其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能力。对不能按预期规划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省发改委将给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饬,整饬后仍不合格者,取消其资格。在省政府支持引导下,各地围绕自身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流。以高安为例,依托资源优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短短3年时间集聚生产企业82家、配套企业154家,产能占到全国的十五分之一,年可实现利税20亿元。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我省形成了区域自主创新的有效载体,一批产业、企业成为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基地,使产业发展优势得到凸显、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在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下,我省铜、稀土、光伏、陶瓷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建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把握了行业发展的“话语权”和竞争发展的主动权。依托江铜集团打造铜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的鹰潭市,先后获得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块“金字招牌”。目前,鹰潭市九成以上粗铜加工企业实现了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拥有特种漆包线、超薄铜板带、铍青铜板带等一大批具备国内顶尖水平的拳头产品,国内领先地位不断巩固。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我省一批产业和自主品牌逐步形成国际影响力,成为江西经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力量和靓丽“名片”。全省70%的自主服装品牌出自江西共青服装纺织产业基地。尤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日新月异,成为我省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新余光伏产业基地所产硅片品质居国际领先水平,抢占了20%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江西星火有机硅产业基地正向“全球最大有机硅生产基地”稳步迈进。
专家指出,由于我省特色产业基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土地、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快速集聚发展的同时,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成为我省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