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鹰潭久久倾力打造最好的鹰潭房产网、鹰潭人才网、鹰潭招聘网!

[月湖]大旅游格局见雏形

发布时间:2011-03-14 16:38:08   作者:鹰潭久久信息  来源:鹰潭日报  浏览:   【】【】【
    

大旅游格局见雏形

——“市外媒体聚集鹰潭”系列报导之十一

记者 林卫东

    奇异丹霞秀天下,引各路媒体聚焦。

    过去一年,鹰潭旅游业奇光异彩、好戏连台、高潮迭起,以龙虎山景区为龙头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件件喜事盛事推动着大旅游发展步伐,吸引着省内外、境内外媒体的目光。

    1月20日的《香港商报》刊登深度报导《鹰潭:创新求变推动大旅游走向世界》,全面回顾了我市发展旅游历程,着重阐述了鹰潭市委、市政府扬优成势,发展壮大旅游业的思路、举措,作者在文中写道:“今日鹰潭旅游进入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时代,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晶,鹰潭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和实施,正是上至中央、江西省,下至鹰潭市委、市政府、鹰潭旅游局等力量和智能的组合,一个龙腾虎跃的旅游大发展时代应运而生!” 

    《经济晚报》6月10日发表配图文章《鹰潭强力打造15分钟经济圈》、《信息日报》在同一时间刊发消息《鹰潭打造全省最快经济圈》,敏感的新闻人发现,鹰潭在打造大框架城市的同时,正在对产业的布局进行通盘的谋划。龙虎山大道拉近的不仅是空间距离,更重要的是按照发展大旅游的目标要求,进行景区与城区的联动,进行资源的整合、政策的调整和产业的布局。

    发展大旅游,须要大智慧、大手笔。2010年8月,龙虎山继荣膺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后,喜摘世界自然遗产桂冠,各路媒体竞相报导。8月3日《人民日报》不仅在头版刊发了消息《中国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而且在文化版作了具体报导,专访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披露了申遗背后的故事。文章指出,申遗成功后,经济效益当然很大,但更有很重的学术效益,意味着丹霞地貌这一概念得到国际地学界的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极好方法。8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题,综合报导了龙虎山申遗成功的喜讯。龙虎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飙升。申遗带给龙虎山的远不止如此。龙虎山以品牌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全面优化了旅游服务质量。《香港商报》在其《鹰潭:创新求变推动大旅游走向世界》一文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龙虎山以品牌创建为契机,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提档升级取得的成绩,并着重介绍了景观工程、绿化工程、龙虎山数字工程等“六大工程”,及其带来的“三大转变”:“景点向景区转变、单一观光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游转变、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变,迈出大旅游的坚实步伐。”“包括自然遗产展现中心、道博馆、地博馆及周边景观工程等附属设施的龙虎山游客服务中心,成为龙虎山旅游新亮点”、“投资5000万元建设新旅游线路,购置了观光小火车和旅游接待中巴车,建设了景区数字监视调度系统、门禁系统和电子导游系统,强化旅游服务能力”、“启动了月湖岩公园整体规划建设,打造市民休闲花园”……一大批基础设施增强了景区接待能力,景区面貌面目一新。

    《江西日报》7月5日刊文《鹰潭:璀璨明珠闪烁鄱湖》,记者抒发亲身感受:“在龙虎山景区,鹰潭先后筹资8亿余元进行环境大整治,拆障,显山,露水,见秀。一座功能齐全的新游客中心和远处巍峨的排衙峰遥相呼应,成为游客进入龙虎山后见到的‘第一景’”。

    鹰潭发展大旅游的宏大气势和龙虎山独特的魅力同样深深吸引着各大网络媒体。4月13日至14日,来自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等40多家知名网络媒体的记者齐聚鹰潭龙虎山,先后登载、转载《全国网媒记者展馆里“看龙虎山”》、《迎五一,江西龙虎山起用游客中心和新线路》、《旅游资源大省江西的生态旅游美景全览》、《全国网络媒体江西行,走进龙虎山上清宫》等20余篇系列报导,对龙虎山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以及软硬件设施、旅游线路等做了较为全面的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