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无公害农产品助推余江农村经济发展
余江县在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拓展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效地助推了当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杨溪乡大塘村千亩葡萄种植基地,是由浙江客商向当地村民租用耕地发展起来的一家农业种植企业。当地村民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进入葡萄基地务工。每年该基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70多人,农民仅此一项每年在家多赚2万余元。农民致富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葡萄种植企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该葡萄种植企业向国家农业部正式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年正式通过。通过认证后,产品订单纷至沓来,上海、深圳等地大型公司和超市纷纷前来洽谈求购,一改公司过去派人到外四处推销还遭客商压级压价的尴尬境地。无公害葡萄的价格比认证前每斤提高了1.5元,每年为公司多带来600余万元经济效益。
生猪饲养是余江县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生猪产业遭受外销市场日益竞争的压力,加上观念和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本地生猪产业一时陷入低迷。面对严峻形势,余江县把发展无公害生猪作为主导产业来抓,2002年农业局组织11家生猪企业率先在全省首次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2003年通过认证。此后陆续又有20家生猪企业获得认证。2011年余江生猪获得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余江无公害生猪”品牌效应初步显现,生猪畅销于沪、粤、浙等省市,生猪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县各类养殖场、区发展到571家,规模养殖场479家,全县年出栏生猪111.1万头,实现产值近17个亿。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5元,无公害生猪的巨大收益切切实实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生猪产业发展还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带动了本地饲料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的途径。生猪产业吸收农村富余人员、下岗职工5000多人。
通过认证后的农产品给广大种养户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极大调动了农户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县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有41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5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