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步履铿锵迈新步
今年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璀璨明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06.9亿元,同比增长11%。1—7月,财政总收入完成52.29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79亿元、增长47.6%,固定资产投资205.39亿元、增长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7.50元、增长15.6%。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主攻项目,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全市在建项目482个,总投资498亿元,完成投资376亿元。积极服务中央省属过境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市属项目建设。今年,我市共安排重大项目157个。实施重点产业、重大城建、重要民生项目30个,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督查等工作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措施、一名联系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6”产业65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总投资238亿元。积极做好向上向外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工作,及时巩固和扩大“三争”工作成果,全市“三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是决战“三区”,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围绕“决战工业5000亿,实现新跨越”目标,高标准编制园区产业规划,构建以铜产业为龙头,以水工、节能照明电器、机械装备制造等地方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创意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1+6”产业体系。1—7月,全市3个省级工业园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9.6亿元,增长24.6%。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鹰潭目标,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管网、菜场改造和道路贯通工程,小街小巷综合改造惠及8000户、3万多居民。高标准建成的滨江公园与鹰潭公园、东湖公园、梅园公园连成“十里绿色长廊”。超常规推进信江新区核心区建设,总长24.3公里的11条新区主次干道路基工程基本完工,“三纵三横”路网基本成型。市一中新校区9月份招收新生入学,沪昆高铁鹰潭北站、市行政中心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教育园区项目已经启动。目前,全市城镇化率达49.4%。围绕打造旅游目的地目标,着力构建以山水观光为基础,特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乡村游和运动养生为主体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按照旅游要素“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要求,完善了龙虎山景区规划,组织专家对鹰潭市南部片区概念性规划进行评审,促进功能区布局合理。强化项目带动,加快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步伐,整体提升发展水平。
三是凸现特色,扎实做好铜产业、旅游业、物流业三篇文章。世界铜都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出台支持江铜加快发展的10条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江铜做大做强。着力招大引强,一批国内外知名铜加工和铜拆解企业落户我市,铜产业链不断完善。加速铜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鹰潭至宁波“五定班列”正式开行,第七类固体废料进口转关开通,物流成本降低1/4,铜拆解加工区落户铜拆解企业23家,年拆解能力70万吨。全市铜企业达11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3亿元。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龙虎山道文化博览园、生态运动养生园和丹霞国际养生谷开工建设,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上清古镇一期改造基本结束,龙虎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7月,龙虎山接待国内游客586.99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40.91亿元、增长22.1%。推进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了物流园区,鹰潭国际商贸物流园正在加紧建设。1—7月,全市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9亿元、增长47.1%,上缴税费2.74亿元、增长35.6%。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促进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打响“吃在鹰潭、玩在鹰潭、乐在鹰潭”品牌。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创新机制体制。我市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进一步理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全力支持其申报国家级高新园区;顺利完成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成立了新的物流园管理委员会;创新龙虎山旅游开发模式,组建龙虎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整合建口资源,组建新的市城乡建设局,加快城市化步伐;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地方金融工作,成立鹰潭农商银行;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着力破解加快发展的资金瓶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市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重中之重来抓,强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区域由国内向境外、国外拓展,成功举办系列境外专题招商活动;招商企业由小企业向大企业转变,浙商联盟、浙江百炼工贸、香港铜锣湾集团等一批国内外重量级企业来我市投资建设;招商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延伸,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有序推进。1—7月,全市5000万元以上省外项目实际进资107.76亿元、增长23.7%,实际利用外资7795万美元、增长16.6%。
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新增财力“四个倾斜”,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全面或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指标任务。全市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工作顺利推进。继续推进“光明·微笑·关心”工程。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合理选址、环境宜居”要求,科学选择建设用地,保障性住房小区均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地段。全市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达55%,列全省第一;覆盖率达20%,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由我市全新创排、代表江西省参演的大型现代畲歌戏《七彩畲乡》喜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并囊括所设全部单项最高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维稳信访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主体,落实工作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定《鹰潭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7大类、44项明确工作任务和落实领导责任、责任单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市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发展组织保障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开设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鹰讲学。继续对市直单位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强化选人用人导向。认真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活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加大干部培养力度,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按照“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标准化”的基本思路,用项目建设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实施基层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全市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在全市乡镇(街道)全面推进办公场所、集镇、便民服务中心、日常运行机制“四个标准化”建设,基层组织在形象建设上有新提升、为民服务上有新举措、制度建设上有新拓展、加快发展上有新成效。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在干部作风建设上做到“破十疾、兴十风”,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到“十推行、十严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行政效能明显提升。严肃处理违纪违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