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沃野欢歌——洪湖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余江县洪湖乡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抓实干,以建设富裕秀美和谐洪湖为目标,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努力拼搏,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全乡完成财政总收入1790.3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0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223万元的115.08%,同比增长34%,乡可用财力达到151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同比增长10%。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快速推进项目建设
洪湖乡围绕“走出去引进来”招商思路,做优服务和保障工作,真正做到“围墙内事企业自己做好,围墙外事我们坚决办好”,让客商来得开心、留得舒心。
一是物流及总部经济发展迅速。洪湖乡现有物流企业6家,总部企业3家,去年,物流及总部企业共纳税1022万元。11月,新引进1家物流公司和2家总部企业,成为了该乡重要新税源,为洪湖乡财政增长添加新动力。二是主导实体企业发展平稳。洪湖乡共有锦鸿食品、可生公司、联盛贸易3家实体企业,去年共纳税150万元,成为该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争取锦鸿食品公司扩大投资,鼓励、支持可生公司做大做强,该乡已与这两家公司谈好了合作事宜,为他们解决了厂房扩建问题,减少了因征用土地和租用厂房而遇到的阻力,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轻装上阵保驾护航。三是动员全民招商,成效显著。为了完成全年招商工作和财政任务,洪湖乡制定了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招商任务和目标,成立了两个招商小分队,成果显著。去年7月份引进了一家浙商仪表厂,已经完成注册并已投入了生产。去年8月份,与一家大型物流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依靠新科技助推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要增产,科技是关键。洪湖乡不断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推动力和支撑力,用现代农业科技之手“点种成金”。
一是积极做好新品种的试验、引进和推广工作。去年,洪湖乡在东阳、苏家、官坊等村委会进行了小面积的中嘉早17品种种植,在乡农技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获得了成功,亩产值增长10%以上。二是特色农业有新发展。去年,洪湖全乡共种植花生3000余亩,西瓜600余亩,葡萄120余亩,扩大了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规模畜牧养殖业有新突破。洪湖乡现有生猪养殖户100余户,能繁母猪存栏50头以上养殖户80余户,全年出栏生猪16000头,实现产值2.2亿元。鸡、鸭专业养殖户10余户,全年存栏鸡、鸭23000羽,总产值达180万元。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近百万元的官坊小农水项目于去年3月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完善了周边村庄的农田灌溉设施,保证了农田灌溉的供水顺畅。投资过百万元的苏家村坡耕地整治项目已于11月顺利开工,现已结束完工,苏家村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部达标,为洪湖乡2013年农民增收、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新农村建设高位启动。在洪湖乡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新农村建设点官坊范家村小组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达4万元。投入总资金20万元,完成拆迁厕所13座,猪牛栏5座,厨房120平方米,危房180平方米,清理垃圾10余吨,改水32户,改厕32户,路面硬化2000平方米,浆砌排水沟1000余米,广场平整及绿化工作全面结束,顺利通过验收。不但改善了村容村貌,村庄环境得到美化,而且方便了群众出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统筹兼顾 建设新农村扮靓集镇
洪湖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统筹兼顾建设新农村扮靓城乡,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大局。
洪湖乡按照集镇标准化建设要求,完成了天马街道两旁雨棚、广告牌和杂物的清除,临街立面的改造、外墙的粉刷,大门和窗户的统一更换、翻新以及400余米长的人行道平整工作,使天马街道更加开阔敞亮,面貌焕然一新,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去年,洪湖乡共投入10万元资金对敬老院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改善,对90%的五保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每人每年发放供养金2640元,使敬老院的服务水平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提高。认真落实低保工作,该乡共有低保户374户532人,其中城市低保户99户138人,当年对低保户实行大病救助37户,救助资金132500元,临时救助2户,救助资金4000元。积极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去年4月,洪湖乡遭受了飓风和强暴雨袭击,致使部分农作物和房屋受损,板桥村委会受灾尤其严重,全乡受灾面积达3000亩,绝收200亩,房屋倒塌25间,损坏106间。灾情发生后,乡政府迅速核实灾情,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争取救灾资金9.1万元,各种农作物种子1000斤,迅速发放到了受灾群众手中,同时组织人员帮助、指导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农户的损失。加大新农合参合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参合意识,去年全乡共有10833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1.52%。对新农合补偿8931人次,补偿资金达540497元。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新农保,参加人数5710人,参保金额达26余万元,参保率100%,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1372人,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做好农民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利用春节期间召开招聘会,发放宣传资料达5000份,向市县重点企业输送人员261人,实现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26人再就业。积极组织东阳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8000多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50万元,改造东阳至李家道路硬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