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我市财政收入30年实现大幅增长
“鹰落樟青情无尽,潭空水绿意更深。”鹰潭,一座美丽如花的城市,一座四季常青的城市,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更是一块饱含文化底蕴、独具山水魅力、充满发展生机的热土。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鹰潭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鹰潭建市30年来,城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经济总量连上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掀开了鹰潭历史的崭新一页。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辉煌巨变·数字三十年”栏目,以统计数字的角度,全方位报道我市建市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余清华 苏俊 记者 严米金) 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收入的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也离不开财政收入的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也离不开财政收入的增长。鹰潭建市三十年来,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离不开我市三十年来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
纵观30年的发展,鹰潭市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统计数据表明,1950年全市财政收入仅为39.6万元,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423万元。到建市时的1983年才1775万元,随后用了一年的时间突破2000万元大关,1984年达到2083万元。1987年突破5000万元,达到5277万元;1991年财政收入首次迈上亿元关口,达到10554万元。从财政发展轨迹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是我市经济发展活力最强,财政增长最快的时期。我市财政收入相继突破5亿元、10亿元、20亿元、50亿元和80亿元大关,且所用时间逐年缩短。2000年达到51097万元,2004年达到106632万元,2006年达到196374万元,接近20亿元;2010年突破50亿元,达到551444万元。2012年达到793427万元,接近80亿元,是1983年的447倍,年均增长23.4%。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50.23亿元,增长3.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74亿元。
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我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2011年建成的滨江公园,在信江河边形成了十里“绿色长廊”,不仅让我市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也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住林荫西路的居民林成民每天晚饭后都在滨江公园散步,他说,这里绿地多,环境好,让他更加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