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快乐运动 健康生活
记者 严米金
中国首部《体育法》于1995年获得经过,同年,国务院公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民健身计划”,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在这项为期15年的计划中,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是政府的目标。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到2010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总人口的40%左右,国民体质有明显的增强;体育锻炼场所有较大增加,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又是一个拂晓到来,居住在月湖区的朱东福早早出现在鹰潭公园的瑜伽练功场,一天的生活从健身开始。此时的鹰潭公园,到处都是健身的人们,有练健身气功的,有打太极拳的,也有竞走慢跑的……大家“忙”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看着如诗如画的锻炼场景,你不能不从心中感叹:“运动是一种美,运动着更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享受。”这是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我市,全民健身活动正红红火火,如今的鹰潭,已经形成了居民区健身点、社区体质测试站、市民健身中心的群众性体育设施体系,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骨干队伍和小区健身队伍的群众性体育团队。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广大市民热心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群众体育在我市如阳春的鲜花一样遍地绽放。群众体育开展得方兴未艾,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健康的生活。
“送人健康”、“请人流汗”,百姓健身观念静静变
不管是秀丽的清晨,还是温馨的黄昏,在鹰潭的公园、广场、社区,随处可见健身锻炼的人群:有成群结队慢跑竞走的,有沉着应对棋盘方寸的,有神定气匀打太极拳的,有意气风发练排舞的,还有充溢北方豪情的腰鼓,温婉细雅的扇子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各种全民健身活动、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活得更潇洒、更健康、更美丽、更自信,提升生活品质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富余生活不仅仅指富余的物质生活,还包括了富余的文化体育生活。
每天早上,月湖区的唐曼娟都会参加社区的舞剑健身。她说:“要在十多年前,我从来就不会外出参加任何运动,那时我认为健身是完全多余的事情。”唐曼娟健身观念的转变也反应了大多数鹰潭市民健身观念的转变。从以前政府、单位号召群众进行体育锻炼,到现在老百姓自觉自愿参加体育活动,从“请人吃饭”到“请人流汗”,近些年来,鹰潭全民健身最大的成果正是老百姓健身观念的改变。据初步统计,目前,鹰潭市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到人口总数的40%。仅仅在鹰潭公园,每天锻炼的人就超过了5000人。在鹰潭,只要有广场的、有空地的地方,必有锻炼的人群。
唐曼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记者坦陈了对全民健身的全新认识:“锻炼身体对和谐社会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队有个队员过去老是待在家里不出来锻炼,显得很无聊,有时候没有事情也会发无名火,还容易引起邻里纠纷。自从参加锻炼后,该队员的精神面貌面目一新,不仅身体练好了,而且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做一些公益事业,每天生活得很充实。”
从事群众体育工作近30年的童志明对市民体育观念的转变感受颇深:“以前,市民参加锻炼,只是为了防身或学一门技艺,现在不同了,他们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健身和爱好。”
不光是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在变,从只认同传统方式(如跑步、游泳等)到并蓄兼收健身,从室外到包容室内,从免费到接受付费,鹰潭百姓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方式也在改变。“送人健康”、“请人流汗”已成为部分市民的一种时尚消费观念,这表现出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理性化、健康化。
健康是福,运动是美,群众体育活动红红火火
鹰潭市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活动近几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从1995年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布以来,我市已经持续14年在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中“榜上有名”。近些年来,我市开展的各种各样的全民运动主题活动一浪接着一浪。2006年,我市举办了各县(市、区)联动的4万名群众长跑及申办省运会签名活动,掀起了我市申办省运会的第一次高潮;2007年,我市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全民健身活动;2008年,围绕“迎奥运,备省运”,仅市区有组织的群众活动就有96场,其中还产生了首届妇女运动会、体育健身舞蹈电视大赛等群众百读不厌的品牌赛事。
一系列全民运动主题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2008年,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与2010年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鹰潭市召开“迎省运会、创文明城”这两大主题,我市就举办了各类活动300多项次,在“迎奥运倒计时100天万人健步走”活动中,我市就有近3万人参加;我市广播体操比赛吸引了我市1500人参加……为让群众体育真正做到全民参与,高潮迭起,我市统筹兼顾,紧紧抓住学校、社区、农村三个重点及组织网络建设,努力打造新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基础体育组织的作用,为开展群众体育夯实基础。在学校,我市持续多年开展体育进校园活动,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开展运动会、趣味赛等。在社区,积极构建体育平台,各社区开展适合居民特色,居民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在农村,各地充分利用传统佳节及农闲时节,举办农民运动会或农民百读不厌的传统项目比赛。在夏埠乡,已经持续举办了24届农民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已成为该乡的一大节日。
目前,我市各体育协会坚持利用各种机会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武术、长跑、自行车、拔河、健身秧歌、健美操、广播体操等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推广科学、新颖的全民健身项目。由于这些活动内容健康,形式新颖,集健身、休闲、娱乐、交际、康复于一体,迎合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健身要求,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参与,有效地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也为鹰潭创文明城作出了贡献。6月11日,73岁的老人习寒欣在公园的门球场与同伴们打起了门球,他说,已经打了10多年的门球了,经过参加这项运动,锻炼了身体,也结识了很多朋友,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依托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市做足文章,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时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积极打造“八分钟健身圈”;依靠地方特色、民间传统、部门优势和社会力量,积极打造龙虎山国际溪钓节、帐篷节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品牌赛事活动,以活动促普及、以普及促提高,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鹰潭市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不仅促使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还改变了部分市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树立了“体育是一种时尚,运动是一种美”的现代生活观念,从而获得身心上的安适和更高贵优雅的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设施全覆盖,健身场所火起来
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设施的完善是载体。近些年来,我市逐年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我市每年安排专项投入,加大设施建设,促进我市群众性体育设施不断完善,走向全覆盖。现在,鹰潭市区100%的社区都有健身设施,东湖、梅园和西站社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社区,梅园社区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前,我市没有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现在,一项极大地提升鹰城体育活动品味的举措已经出手,建筑面积1.2万平米、能容纳4500人的体育馆已于2007年建成;而一座建设规模为2万座观众席,建筑面积2.1万平米,计划投资7000万元的体育场馆在龙虎山大道也即将建成,那时将结束我市无法承办大型综合性大赛的历史。在社区,我市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为社区配套全民健身路径;在农村,我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各个新农村建设点全面配备体育健身设施。6月13日,在贵溪市流口镇盛源村社区活动室,两台跑步机放在里面很显眼,村民们争着在跑步机上一比高低。
与完善的体育设施相媲美,遍布市区的健身馆就像一个个磁场,吸引着众多热爱生活的人。6月11日晚,记者来到东湖边上的文茂健身会所,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在四壁都是墙镜的健身房里,锻炼的人们在操作着各种健身器械,个个是赤膊上阵,汗流浃背;几位女士也很专业地扛着杠铃,舞弄着哑铃;5台跑步机始终高速运转着……在运动的人群中,有健美男士,有都市丽人,还有一些少男少女,他(她)们或为减肥而来,或为强身健体而来,更多则为找回自信和美丽。
目前,鹰潭的综合型健身馆共有6家,适中的价格可以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健身的乐趣。健身场所的风起云涌表现了鹰潭健身业的无限潜力,展现着群众体育的活力。
群众体育组织繁花竞艳,市民健身感受快乐
近些年来,鹰潭群众体育有一个卓著的特点,就是群众体育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现在,在市体育局正式注册的,就有长跑协会、武术协会、钓鱼协会、太极拳协会、木兰拳协会、健身秧歌协会、盘鼓协会、象棋协会、围棋协会、冬泳协会等20个单项协会以及电信、贵化、供电等12个行业协会。目前,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562人,其中国家级的就有5人。群众体育协会的出现,正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一个象征。而一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体育骨干,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成立于1994年的太极拳协会,现在已有会员上千人。在太极拳健身场,年过花甲的朱秀华,打起拳来婉转灵巧,迈步如猫行,前伸后屈连绵不绝。对于太极拳,朱女士有着特别的情结。十年前她患病后,身体衰弱,精神不振,在老伴的扇动下,她开始每天坚持晨练,练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木兰剑、抒怀剑等,这一练就是近十年。如今的朱女士腰杆挺直、思维灵敏。经过过疾病的折磨,朱女士深刻体味到“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的真谛。
健美协会秘书长吴文茂曾在2007年福建省第四届健美锦标赛中一举摘得了全场总冠军。他告诉记者,2008年3月,健美协会最初成立时,只有会员20多名。一年多来,健美队伍不断扩大,现在,协会会员已发展到了70多人。如果算上那些没正式入会,又经常参加健美运动的人,我市在各健身馆参加健美的人超过了500人。三角线社区居民刘晓斌,从2001年就开始练健美,他认为,练健美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够愉悦身心。
在市区,每年冬季,在沿江大道的冬泳场,就聚集了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冬泳爱好者,他们在刺骨的寒水中一展风采。据市冬泳爱好者协会秘书长彭集中介绍,协会会员目前已有110多名,而我市的冬泳爱好者超过了260人,冬泳爱好者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现在,冬泳协会已经取得了骄人业绩,先后参加了第13届、第14届、第15届全国冬泳锦标赛。在第15届全国冬泳邀请赛上,还获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据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同志介绍,现在,我市从事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登山协会已经成立,而自行车运动协会正在积极组建之中。在鹰潭,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近体育,融入体育,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着运动的快乐。
鹰潭,这座年青的城市,正激发出无限活力。
健身从身边做起
严米金
全民健身,大家运动。这绝不是仅仅靠几次大型活动就可以组织和发动起来的,根本的落脚点还在于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边做起,让健身设施、健身意识走入民间、走入生活。这是我市全民健身带给我们的启发。
全民健身应该从何做起?这是一个被频繁提及的问题。望文生义,全民健身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健身的行列,并将之形成一种社会氛围、生活习惯,进而达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目的。
依此而言,对于个人来说,全民健身就应从自身做起,让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健身锻炼,并带动周围的人参与其中;而对于体育主管部门而言,则必须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边做起,不仅要开展大家百读不厌的体育活动,更须要将体育设施和场地设置在方便群众参与的地方,让其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从今年起,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
体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增强了全社会的体育意识。
据了解,设立“全民健身日”,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须要; 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须要; 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须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
从1995年起,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每年的六月份设为“全民健身月”,将六月份的其中一个星期设为“全民健身周”,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国首次设立,并要求把“全民健身日”与已有的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并且有所创新。希望8月8日这一天,每一个人都能够快乐、健康地从事体育健身活动。
全民健身计划相关词
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什么?
一二一工程是借用体育教学队列练习中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寓意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启动“齐步走”,同时形象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一二一工程的主要任务:
向社会发出号召、形成祟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使体育成为一种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
当前的工作是:突出一个重点——宣传发动。经过宣传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认识其意义、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推行二项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掀起一个热潮 ——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一二一工程的要求是:
个人——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二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家庭——每个家庭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学校——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二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