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景区环境整治工作方兴未艾
全力冲刺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兴未艾
本报龙虎山讯 (刘斯武 徐标华) 芳菲四月,丹霞胜地。近一段时间以来,龙虎山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行之有效。总投入需2.5亿元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方兴未艾地进行着,目前已拆除有碍观瞻的简易厨房100多处、猪栏160多处、厕所120多处、旧房近100栋;100多户村民签订了降层协议,其中50余户已完成拆除四层;400多户村民签订了“平改坡”协议,其中80%签约户正在着手改造;近700户村民签订了墙面粉刷协议,绝大多数签约户在动工改造中。龙虎山游客中心建设紧锣密鼓,土建工程将于4月底全面完工;9.2公里长的景区新游线工程建设正按进度顺利推进,预计5月1日可以全线贯通。龙虎山功能区的改造以及排污、排水、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正在加紧施工,6月底可以全面完成。
龙虎山景区按照省、市“申遗”工作总体安排和部署,全民动员,全力以赴,以宁高勿低的要求和当仁不让的作风,将奋战三个月,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3月16日,“龙虎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誓师大会召开。与之同时,景区“申遗”宣传大张旗鼓地铺开。景区数百名干部纷纷奔赴各自工作点,进村入户宣传“申遗”知识。景区干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寻常百姓家中进行宣传,田间地头,道路旁,房前屋内,处处可见景区干部忙碌的身影。截至4月1日,景区共散发“申遗”知识宣传单2万余份,张贴“申遗”宣传画报1万多张,悬挂“申遗”宣传横幅150多条,刊出“申遗”黑板报、橱窗等宣传栏50多块,营造了人人知“申遗”、个个议“申遗”的浓厚氛围。
为使“申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景区成立了综合协调工作组、环境整治工作组等七个工作组,明确了各工作组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将“申遗”工作全部分解落实到位。经省遗产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摸底确定,景区有2000余栋房屋须要改造,须要拆迁房屋面积9万多平米,改造房屋面积18万多平米,任务很重。就此,景区成立了21个责任包片组,分片负责,建立激励机制。景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迅速全面展开,掀起了火热的第二次创业热潮。
从市委书记、市长手中接过“全力冲刺世界遗产”令旗时,景区广大干部群众便已下了决心,一定要夺取“世遗”这顶金字塔尖上的桂冠。各责任单位纷纷表示既要明确分工,更要共同努力,啃下环境综合整治这块“硬骨头”。管委会、镇(场)、村各级干部摩拳擦掌,都想在21个工作组中拿第一,争做环境综合整治“排头兵”。上清镇桂洲、泉源谢家、渐浦刘家,龙虎山镇蔡坊、港立、兰车等片区,因为道路远、又缺乏交通工具,有的干部干脆住在村民家中,与村民交流、勾通,让村民感悟到景区“申遗”精神、“申遗”政策;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帮村民致富出点子,与村民交上了朋友。龙虎山镇“无蚊村”许家、钱家等村的驻点干部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干,有的干脆一头钻进又脏又臭的猪栏、牛栏,将其拆除、清理干净。
龙虎山“申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迫,情况复杂,并且关系到许多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决不让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决不能因环境整治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景区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千方百计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把维护好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所有干部都是带着感情到村民中去,和风细雨般地和村民交谈,用真情感动村民;景区还制订了科学合理的补偿办法,补偿金及时兑现,村民吃了定心丸。一段时间以来,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不和谐事件。4月2日,率先完成房屋改造的龙虎山镇李家村9户村民拿到了房屋改造补偿金18万多元。
景区干部为民着想,为民解难的精神和工作态度感动了广大群众,不少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计,按“申遗”要求改造自家房屋。天门山脚下的熊家、泸溪河畔的孔家等旅游接待村,民居修葺一新;206国道十六公里段的民居“穿衣戴帽”后面目一新,给红红火火的龙虎山增加了不少亮色。“按‘申遗’要求改造好的房屋与景区色调一致,好看多了,到这里来旅游的客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会更红火。”十六公里处一家土菜馆的老板娘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