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农民迁移就业
本报贵溪讯 (彭建兵 江利民) 每天清晨,贵溪市雷溪乡农民黎禄明都按时来到该市新华书店门口候车点等车上班,由于一家三口都在位于该市工业园区的贵雅照明有限公司上班,他们早就把家从乡下搬到了城里,一家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性工人”。
近年来,贵溪市以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为契机,以贵溪工业园和乡镇工业为平台,不断建立健全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和进厂务工长效机制,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已有3万多农民成为门口工厂的固定工人。
为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贵溪市加大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建立了一个市工业园区劳动力市场和21个乡镇劳动保证事务所,乡镇设立了专门的劳动干事,村里设劳动保证协管员。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信息网络,乡(镇)、村设立用工信息宣传栏和发布栏,采用上门宣传、信息专递等方式随时报告该市用工动态消息,农民足不出户就能精确把握各类用工信息,享受到免费了解职业性能、用工待遇等多项服务。同时,该市每年有针对性地召开农民用工招聘洽谈会,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平台,逐步改变农民外出务工观念。今年上半年,该市发布用工信息2万多条,新增农民就业人员3000多人。
建立就业培训与就业推见一体化机制,确保农民工“进得去,干得了,留得住”。贵溪市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方针,不断加强地方与企业的用工联系,做大做强农村传统就业规模,围绕企业对接和“一村一品”等专项活动,积极开展岗位对接培训,不断拓宽劳动力培训的宽度和广度,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水平。2007年,该市共举办各类培训200多期,形成了照明灯具、十字刺绣、珍珠串接等就业品牌20多个。
当好本地农民就业的保姆,鼓励农民跳出农田谋发展。贵溪市在不断畅通农民工就业渠道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维权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与劳动部门、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二个合同三个台账”,不断加大劳动保证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积极指导企业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努力提升劳动纠纷办案质量和办案效力,确保农民进厂务工权益不受侵害。2008年以来,该市相关部门共对149家企业实施年检,涉及用工人数27693人。接待来电信访300余人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50余起,涉及农村进城劳动者200余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53万余元。受理劳动争议申诉案件14起,案件受理率和在规定时效内结案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