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精打细算“大管家”
记者 徐卫华
作为百万鹰潭人民的“大管家”,做好我市财政管理工作着实不易。2007年,市财政局开源节流,科学统筹,在确保公共财政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和服务“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我市财政工作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亮点一]我市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
[特色展现1]2007年,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步,财政收入迈上新的台阶。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我市财政收入完成28.14亿元,增长43.3%,增幅居全省第二,超过全省平均增幅15.1个百分点。
[特色展现2]实现了“两个首次超过”。即: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54亿元,增长46.8%,增幅居全省第一,比当年财政收入增幅高3.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财政收入增幅;市属工业企业税收12.2亿元,增长65%,占我市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3.3%,中央、省属工业企业税收11.5亿元,增长3.3%,地方工业企业税收和占财政收入比重首次超过中央和省属工业企业税收。
[点评]衡量一个地方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财政收入。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高位增长,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除了经济发展的因素外,财政部门履职尽责、加强管理、精打细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亮点二]大力培植财源 做大做强财政蛋糕
[特色展现1]制定激励机制,激活内在动力。积极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先后参与制定了《县(市、区)财政收入翻番奖励办法》、《企业纳税大户奖励办法》、《工业发展奖励办法》、《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财税部门组织财政收入奖励办法》等,着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维持去年的强劲态势,再创新高,财政收入18.91亿元,占预算的58%,增长38.3%,增幅在全省排位第四。
[特色展现2]充分发挥市财政 “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力支持工业发展,激活内在发展动力,积极培植后续财源,促进财政收入的快速增收。在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鹰潭工业园区贷款贴息的同时,继续安排2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支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调度资金,支持入园企业快速建成投产。市财政调度2000万元,用于支持梦娜公司顺利完成征地手续,使该公司如期顺利建成投产;调度1800万元,促成浙江金田集团实现从进设备到安装、调试、投产只用了12天时间的“五个当年”的奇迹;调度5000万元,支持贵溪铜拆解园建设,使该园一期工程1000亩用地平整完毕。
[点评]财源就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后劲。有了新的财源,才有新的后劲。市财政局没有墨守成规单纯“发钱”,而是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用“四两拨千斤”的做法,支持了一大批项目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后劲和活力。
[亮点三]切实加强财政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特色展现1]统筹兼顾,编制好财政预算,使年度财政计划符合我市客观实际,切实可行。2007年,我市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功能得到了高水平发挥,我市财政支出达24.2亿元,同比增加7.9亿元,增长48.6%,较好地保证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须要。
[特色展现2]安排支出项目时,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在确保工资和机构正常运转、三项法定增长、社会稳定支出的前提下,重点保证了市重点工程和落实民生政策等方面资金需求。全年安排和筹措资金6亿多元,用于市重点工程建设和落实民生政策。
[特色展现3]积极参与市重点工程可研、初步设计等各项前期工作并严格审察有关合同,强化工程预算决算审察,为政府节俭了大量建设资金。
[点评]切“蛋糕”是一项精细活儿。现有的“蛋糕”就这么大,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同时争取各方满意,可不是容易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财政局切实加强财政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开源节流,不仅较好地保证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须要,而且发挥公共财政功能,关注民生,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射到千家万户,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服务“四大一新”发展战略,不得不令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