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 周剑平
记者近日从相关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细心实施以推进大铜产业、大旅游业、大物流业、大框架城市、新农村建设“四大一新”来谋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奋发图强,迎难而上,我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大产业全面快速增长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上半年,我市农业总产值14.38亿元,增长5.2%。其中早稻播种面积达68.6万亩,预计早稻产量可达2.65亿公斤,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我市拥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带动农户12万户,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率达60%。
工业生产效益双丰收。工业生产增速高位运行,预计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8.8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5.4%;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5.8亿元,增长48.6%,利税总额46.19亿元,增长62.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2.07%,同比提高44.04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上半年我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6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74亿元,分别增长15.6%和18.7%;接待境外旅游者3.87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758.66万美元,分别增长8.1%和19.8%。
三大需求同时拉动增长
投资继续强劲增长。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97亿元,增长49.9%;实际利用外资5215万美元,完成省下达目标的59.3%。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22%,完成年计划的52.5%。城乡市场全面旺销,1—5月,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9.35亿元,增长21.9%;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6.43亿元,增长18.1%;其中餐饮业消费大幅度上扬,实现零售额3.06亿元,增长22.3%,增幅列居各行业之首。
对外贸易增势良好。1—5月,我市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增长25.4%,进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进出口增幅在全省位居第七。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增长22.2%,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四,出口增幅位居全省第八。
三大建设促进经济增长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上半年我市在建项目总数达11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5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5个,新开工19个,完成投资36.6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8个,完成投资11.9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7.2%。鹰雄大道、景鹰高速公路余江联接线、市污水处理厂、市和谐小区二期工程、市卷烟配送中心等重点工程实施顺利。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际快速通道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东接贵溪的鹰雄大道、西接余江的景鹰高速公路余江联接线和邓洪线、南至龙虎山景区的龙虎山大道延伸工程进展顺利;主城区旧城改造全面启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市体育场、沿江小区旧城改造、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主城区的“三区一城”拓展工作全面铺开,夏埠新区、城西片区、鹰雄大道沿线等三个片区和龙岗工业新城的整体开发已全面启动。
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我市212个新农村试点村累计落实财政扶持资金2765万元,目前已清理垃圾5.8万余吨,拆除露天厕所、废旧猪牛栏、废旧“空心房”10.6万平米,拆除路障1340余处,迁坟530余座,新修整排水沟430余条,平整路基370公里,群众筹资1400多万元,群众投工投劳8.6万余个。
三大收入实现同步增长
上半年,我市实际完成财政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38.3%,占年初预算的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41.3%,完成年计划的58.6%,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23元,增长7.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473元,增长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