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旅游公司大胆创新转型升级
大胆创新 转型升级
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快发展
(徐标华 记者郑睦华) 日前,记者在龙虎山景区看到,无论骄阳似火、热浪袭人,但却阻挡不了人们出游的脚步,大小停车场被来自各地的自驾车、旅游大巴塞得满满的……遭受了“6·19”特大洪灾侵害的龙虎山景区,依然维持强劲的发展态势。据统计,1—7月份,龙虎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09.46万人次,同比增长8%;旅游直接收入4690.04万元,同比增长15%。可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围绕旅游转型升级,大胆创新,全心全意搞旅游,聚精会神谋发展。
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于2001年,主要负责龙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拥有景区范围内旅游资源的专营权。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景区党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强力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龙虎山“申遗”成功后,该公司紧紧抓住这个新一轮发展机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现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目的地转型,品牌、保护升级。龙虎山“申遗”,开通了新游线,许多不为人知的景致走出“深闺”,大批户外爱好者慕名前来露营、体味。龙虎山“申遗”成功后,为吸引更多游客来此仙境休闲、度假、养生,龙虎山景区和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力度,高档次宾馆龙虎山朋德大酒店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集玉文化、道文化于一体的龙虎山道文化博览园已开工建设;刘家昌音乐学院、欧盟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培训中心、道学院、体育公园等各种培训和休闲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仅欧盟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培训中心一个项目,预计每年可带来15万人的客流量。这些项目夯实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并带动了景区周边经济的发展。龙虎山景区正逐步由以往单一的水上船筏联游,向旱路、水路和道教文化游三线合一旅游转变,由单一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实现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服务升级。龙虎山“申遗”成功后,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自然要扫除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如何改革?如何向现代企业制度健康转型?这一直是景区、公司深思的问题。目前景区的现状是:景中有村,村中有景。该公司1000余名员工中70%来自当地村民,服务素质须要不断提高。景区、公司不仅要安排当地居民就业,还要帮助他们发家致富。景区、公司从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入手,即从过去“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调剂”转变,加强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政府主管部门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尽所能、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施行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定岗、定责、定薪和“上择下、下择上”双向选择。该公司在景区卓著位置设置了12个意见箱,让游客把满意带走,把意见留下。此外,该公司不断加大全员岗位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经过培训,该公司9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均具备了讲解服务技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公司涌现出一批热爱本职工作的“窗口”形象代表。该公司还对“观光车司机”标兵、“巾帼”导游岗等进行了表彰,激发了员工的创业热情。
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产品、产业升级。经过多年发展,龙虎山人已经意识到,目前中国的旅游业已经从初级阶段上升到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单纯把旅游资源围起来收取门票,其实是限止了景区的发展。龙虎山投巨资建成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中心、开发了颇具魅力的新游线。龙虎山“申遗”成功后,龙虎山景区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已增加到1天半,人均消费额由200多元增加到了近500元,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逐渐实现由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型。
龙虎山已是拥有两个世界级桂冠的景区,是荣誉更是责任。加强环境保护一直是龙虎山人坚守的信条,龙虎山景区和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度假功能区各相关宾馆、办公楼实施了污水处理建设工程;为景区80%的居民建了沼气池,有效改善了农村燃源结构。同时,加强了森林防火监测站、森林病虫害检测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站“三站”建设,完成了无蚊村环境监测站及桃花洲大气监测站建设。此外,组建了专业的巡防队伍,有效保护中华秋沙鸭等野生动物资源和水域渔业资源,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渔类资源保护区和珍稀野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针对夏季火险,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员工派到消防部门培训,力求一个员工就是一名宣传员、救火员。
当今人们出游,更多的是追求旅游的个性化。龙虎山“申遗”成功后,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好看又好玩、尽情又方便”,不断推出游客参与、体味、康乐、养生的旅游产品。新投入的10条豪华游船和6条带有顶棚的竹筏,大大方便了游客。此外,龙虎山“申遗”成功后,不但率先承诺三年不涨价,还新推出了一些游客喜爱的项目,如在景点增加茶道演出等项目,并将充分利用泸溪河的水资源,打造夜文化,延长游客游玩时间。
“丹山碧水是形,仙道文化是魂,还有堪称华夏之最、世界一绝的千古崖墓文化。今后景区之间拼什么,拼的就是文化,有文化内涵的景区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龙虎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龙虎山“申遗”成功后,我们一方面将用足用好龙虎山秀美的自然风貌,办好每届帐篷节、溪钓节、自行车赛事等,让游者感受龙虎山这一户外天堂的无限情趣。另一方面,我们将做足水文章,唱响鸬鹚捕鱼、水上夜游、激情沙滩等文化品牌,让客人在龙虎山“水”文化的熏陶中,张扬个性,自得其乐。龙虎山一定会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