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省运会道具师的“宅男”生活
记者钟海华朱晖文/图
原来开幕式舞台是这个样子的。
大男人也会做针线活。
这是一朵1米2直径的杜鹃花,将盛开在开幕式第一章《红土情》节目中。
披上草皮,这假山就成了。
今年10月23日晚,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将在我市隆重开幕,届时,观看开幕式的观众们将会欣赏到一场华美又不失韵味的大型出色盛典。谈起开幕式,自然少不了那些千变万幻、美轮美奂的道具了。那么开幕式所使用的不可胜数道具是怎样制作的?制作道具的那些幕后英雄们在如此炎热的夏天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8月11日,记者来到市体育场,并在省运会开幕式道具制作监理祁崇理的指引下,了解了开幕式道具制作的全部过程。
先做样品,招标厂商批量生厂道具
记者在市体育场编导组办公室见到了省运会开幕式道具制作监理祁崇理。当问起开幕式所使用的道具是如何制作时,祁崇理告诉记者,由于省运会须要的道具数目很大,因此,开幕式所有使用的道具,包括舞台的设计,都是由专门的制作人员制作出道具样品、舞台模型,然后再招标厂商,由厂商批量生产。开始,开幕式道具样品制作是由祁崇理一人负责,后来,省运会筹委会从九江歌舞团、话剧团、群艺馆以及南昌大学美术系调过来5名专家,在他们的帮助下,现已基本完成了所有道具样品的制作,这些道具模型在由厂商批量生产后,将会在省运会开幕式上成为五六千件道具,点缀着整个开幕式。
半个多月,废寝忘食完成开幕式舞台模型
记者见到祁崇理时,他正坐在整个开幕式的舞台模型前。经过介绍,记者了解到,这个舞台模型是按照50:1的比例制作的,舞台的观众席中间有个巨大的可升降球体,舞台上有9座造型各异的山体,象征着井冈山,舞台两边各有4个喷火柱,在开幕式上,这8个喷火柱将喷出熊熊烈火,象征着铜冶炼锻造之火。祁崇理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他就开始负责省运会开幕式的所有排练、演出的实物道具样品制作。开始的1个月,由于当时人手紧张,祁崇理一个人承担了省运会开幕式舞台模型的制作,在半个多月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辛勤工作后,开幕式舞台模型终于定型。“我一般都是早上8点多钟赶到体育场办公室,一直要忙活到晚上6点左右回家,中午就在办公室吃工作餐,边吃还边思考模型的制作。”祁崇理告诉记者。
赤膊上阵,5条汉子针线活齐全
接着,祁崇理带着记者前往市体育局招待所,观看九江歌舞团、话剧团、群艺馆以及南昌大学美术系的5名专家制作道具。到了专家们的宿舍,一进门,记者就看见5条汉子正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坐在工作桌前做着针线活。看到记者来了,这5条汉子连忙进去穿衣服,并连声解释,由于天气太热,光着膀子工作凉爽。为了工作时更好地交流和勾通,这5名专家吃住都在一起,不大的客厅完全被他们当成了工作室,各种材料、道具样品堆满了各个角落,刚才记者见到的工作桌也不过就是一张茶几,条件十分简单。
一番忙碌后,这5名专家才对记者作了自我介绍,他们分别是九江市群艺馆的刘俊君和任文俊,九江市话剧团的吴振翔,九江市歌舞团的任新强,以及南昌大学美术系的讲师马建云。当问起专家们在鹰潭的生活状况时,他们纷纷表示,鹰潭人民格外友好,招待很周到。不过专家们的工作十分辛劳,从7月15日来鹰至今,他们除了买东西,就几乎没离开过宿舍,成了不折不扣的“宅男”。
为做道具,没空接孙子
道具模型的制作是一项要求格外精细的技术活,一些普通的布条、细铁丝,甚至矿泉水瓶,经过他们奇异的双手一加工,就能变成尽善尽美的花鸟草虫,巍巍高山。在和专家们聊天时,记者了解到,九江市话剧团的吴振翔能用铁皮做出一架能够自由升降、变化外形的飞机,而其他的专家们也都各有绝活。祁崇理告诉记者,道具主要是帮助演员的演出能够更加逼真、形象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要能帮助演员感慨到观众的心灵,因此必需精益求精,不能与演员有一丝的不协调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祁崇理经常要花几天的时间,与省运会开幕式道具制作团队一起反复修改一个最简单的模型。采访中,祁崇理带着一丝无奈告诉记者,辛劳是肯定的,在体育场这边上班,制作模型的时间节点又格外紧,家里的孙子经常上幼儿园没有人接,在家里总会受到埋怨。随后,他带着一丝满足的表情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59岁,快要退休了,在有生之年能够参与省运会开幕式这种大型盛会的制作,他已经知足了。“省运会的成功将是我临退休前最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生的荣耀。”祁崇理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