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鹰潭十佳新人新事"评选活动
由中共鹰潭市委宣传部、鹰潭市文明办主办,鹰潭移动公司协办的“感动鹰潭十佳新人新事”评选活动,经社会各界广泛推见、主办单位认真考查和评选,从今日起对拟表彰的10名对象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期间凡认为公示对象不符合表彰条件的,可以经过电话、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向主办单位反应。反应情况要客观真实,以单位名誉反应情况的要加盖公章,以个人名誉反应情况的要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联系电话:6443205、6447008;电子邮件:wj972@126.com;邮寄地址:中共鹰潭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邮政编码:335001。
1.千里救灾洒热血的共产党员朱平
朱平,男,48岁,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大区销售经理。2008年2月9日晚,当得知贵州省40多个市、县的居民无法正常用水,建设部紧急指令由三川水表公司尽快发送1万只水表到贵州去时,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朱平舍弃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主动要求护送水表星夜驰援贵州。2月10日,由于冰冻路滑,运送水表的货车在铜仁市境内发生车祸,朱平同志不幸以身殉职。我省主流新闻媒体对朱平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报导,省委宣传部已把其作为全省重点宣传典型上报中宣部。
2.鹰潭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廉景新
廉景新,男,36岁,鹰潭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他多次无偿献血,是我市首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7年11月,当他获悉与西安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爽快地同意捐献。16日,廉景新在陕西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两次共提取31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廉景新是我市首位、我省第5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其事迹在我市及西安主要媒体上持续报导。
2.鹰潭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廉景新
廉景新,男,36岁,鹰潭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他多次无偿献血,是我市首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7年11月,当他获悉与西安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爽快地同意捐献。16日,廉景新在陕西省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两次共提取31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廉景新是我市首位、我省第5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其事迹在我市及西安主要媒体上持续报导。
3.危难时刻勇救落水老人的张伟丛
张伟丛,男,23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92506部队二级士官。2007年12月7日上午,回贵溪探亲的张伟丛正与女友在信江河边散步,发现61岁的刘金玉老人在河边洗衣服时不慎滑落水中。情况万分紧急时刻,他从距离出事地点200多米处冲了过去,连衣服都没脱就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将正在下沉的刘金玉老人救上河岸。事后,刘金玉老人的家人专诚来到其部队感谢,并拿出1万元钱要报答张伟丛的救命之恩,张伟丛婉言拒绝说:“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救群众于危难之中,是我的责任。”
4.拾金不昧的铁路职工何伟
何伟,男,39岁,鹰潭铁路永生工程公司职工。2007年8月,他拾到一下岗职工借来经商的10万元现金,在失主不知晓的情况下,他开车追赶失主的摩托车并当面奉还,失主多次表示酬谢均被他谢绝。何伟热心助人、深恶痛绝,曾在国道上将素不相识的病人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曾不顾自身安危制止偷盗集体财产的不法分子,也曾为保护他人钱物只身与小偷团伙搏斗。当问起做这些事的想法时,他平常地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5.挺身擒窃贼、热血洒异乡的农民工郭样才
郭样才,男,38岁,余江县锦江镇铁山村委会农民。他用农民的朴实捍卫正义。2007年10月1日下午,异地打工的郭样才正在温州一商场购物,忽听到有人高喊“抓贼”。郭样才立即冲到门口,毫不畏惧与数名小偷搏斗。小偷见有正义群众帮助,四散逃跑,郭样才一边追赶一边打电话报警。小偷忽然抽出砍刀朝他砍去,郭样才头骨被砍裂,送医院后一直昏迷未醒,于今年1月15日逝世。他的事迹经《浙江日报》、温州网等媒体报导后,在浙江省引起强烈反响,温州市殴海区人民政府授予其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浙江省十大见义勇为勇士候选人。
6.激流中勇救4名溺水儿童的周松山
周松山,男,40岁,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职工。2007年7月21日,当发现在余江锦江镇兰桥河玩耍的4名儿童不慎溺水时,他不顾有工伤在身,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多次潜入水中先后将4名孩子救上河岸,而后在众人的赞许声中悄然离开。被救孩子的家人事后10多天后才辗转了解到周松山所在单位并专诚前往贵化赠予锦旗,公司党委随即号召全体员工向周松山学习。谈起这次救人事件,周松山说得最多的就是:“我自己也有小孩,怎么忍心漠不关心?”
7.舍小家顾大家建设新农村的孔程辉
孔程辉,男,36岁,龙虎山镇孔家村村小组长。为改变孔家村的面貌,孔程辉舍弃红火的生意不做,团结6位有志青年,带领全村人把新农村建设搞得有声有色。他妻子自2005年患病到2007年5月逝世,花费了大量治疗费,但他还是先后挤出5万元积蓄用于建造环村路等工作。为推动改房,他从并不富余的家里拿钱买下别人的旧房再拆除。在他的影响下,孔家村建设新农村人心齐、志气旺,面貌一日千里。
8.开启无声心灵世界的语训老师周爱东
周爱东,女,39岁,鹰潭闻鸣聋儿语训班负责人。只为聋哑儿子能叫声“妈”,她把自己“逼”成语训老师,并最终让儿子开口说话。为让更多的聋哑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她办起了“全托”的聋儿语训班,与聋哑儿学在一起,住在一起,视他们为自己的亲生孩子。她四处奔走,帮助家庭贫困的聋哑儿童申请助学款、安装助听器,并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先后使30多名聋哑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让一个什么也不会的聋哑孩子开口说话、走进学堂,就是她最大的心愿。2005年被评为感动江西优秀母亲。
9.打工求学、发愤图强的寒门学子刘维维
刘维维,女,24岁,余江二中高三(6)班学生。生于祸患,却以发愤图强追求无憾人生。德才兼备的她面对母亲突患重病、父亲残疾、弟妹面临辍学的现状,含泪离开课堂南下打工。五年后,为圆自己的求学梦,虽年届二十,但她还是毅然舍弃相对优厚的酬金,辞职回到家乡的初中继续读书,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高中,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10.自筹资金活跃群众文化的夏晓娥
夏晓娥,女,44岁,月湖区百佳城社区百姓艺术团团长。只要是公益演出,她都是随叫随到,细算下来仅去年自己就为此贴了几千元,可她乐此不疲。自下岗后成立我市第一支社区艺术团以来,她动员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社区姐妹告别麻将桌,投身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她既当演员又当老师,自筹资金深入农村、学校、社区、部队、敬老院公益演出上百场。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市民标兵”、“三八红旗手”、“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妈妈”,2006年百姓艺术团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健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