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鹰潭久久倾力打造最好的鹰潭房产网、鹰潭人才网、鹰潭招聘网!

锻造“核心实力”

发布时间:2006-04-28 12:13:31   作者:鹰潭久久信息  来源:  浏览:   【】【】【
    

    记者 徐卫华


    2003年,学生曹毅荣获全国高中生物决赛金牌;学生彭闽昱荣获全国高中数学奥赛决赛金牌;


    2004年,学生彭闽昱又在希腊雅典荣获第45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2006年1月,学生刘艺斌荣获全国高中化学决赛金牌。


    彭闽昱在希腊雅典获得的金牌使鹰潭一中成为全国第49所获国际“数奥”金牌的学校,实现了江西省在该项赛事中零的突破。


    曹毅和刘艺斌先后获得的生物和化学金牌,填补了江西省在此两项赛事中的金牌空白。


    四枚金牌,实现了江西学科竞赛史上的四个突破,这是一项任何人都称奇的荣誉。


    2006年4月,因成绩突出,鹰潭一中“学科竞赛教练组”获得2006年鹰潭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奖牌意味着荣誉,荣誉的背后记录着鹰潭一中“学科竞赛教练组”全体教练员的拼搏、奉献和智慧。


    近年来,学科竞赛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而且成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学科竞赛成绩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竞争能力的一条标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01年2月,鹰潭一中成立了“学科竞赛教练组”,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教练员小组。六年来,“学科竞赛教练组”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210余人次,其中国际金牌1枚,全国金牌3枚,全国银牌13枚,全国铜牌5枚,90人获全国(江西赛区)一等奖。


    枚枚奖牌里都蕴含着教练员的拼搏。在指导学生彭闽昱参加全国高中数奥竞赛时,教师张千顺已是58岁,年近花甲的他克服身体上的种种不适,苦心钻研,严谨治学,不放过“数奥”竞赛中每一个最新信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彭闽昱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希腊雅典为祖国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     


    年轻教练员们的闯劲拼劲同样令人感动。今年才27岁的生物教练员汪熙祥,一心扑在竞赛辅导上,为了迎接今年5月份的赛事,与女朋友约会也常常顾不上。年轻教练周志平,在教练员队伍中,年龄最小,干劲最足,已带出一位全国化学金牌学生。


    2005年以前,“学科竞赛教练组”教练没有任何额外报酬,2005年后,才由学校每月补贴240元加班费,这与他们的贡献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教练员既要完成好自己班级中的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竞赛小组学生的辅导工作;白天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常常还要加班加点,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节假日。为了辅导学生,他们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辛劳。指导学生曹毅获得国家生物金牌的教练秦超勇,爱人没有固定工作,小孩体质又弱,一头挑着家庭的重担,一头肩扛学校赋予的重任,硬是在白手起家的生物竞赛中为鹰潭一中争得了荣誉。


    鹰潭市人口少,招生范围小,且没有实力雄厚的院校做后盾,鹰潭一中短短六年里便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对此,校长李木生深有感触:没有团队的协作精神,就没有鹰潭一中学科竞赛的今天。在“学科竞赛教练组”,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荣誉属于集体,智慧归于大家。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员,还是刚刚入道的年轻教员,都会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同小组的教练,聚个体为整体,“资源共享”,这让鹰潭一中学科竞赛少走了许多弯路。教练组组长张千顺,多年从事“数奥”辅导工作,带出了一个又一个获奖学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荣誉等身,但是在“学科竞赛教练组”,身为组长的张千顺考虑得更多的是搞好传帮带工作,为学校学科竞赛培养一批年轻教练员。日常辅导中,他总是将多年积累的指导学生参赛的实际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的教练员。指导学生曹毅获得国家生物金牌的教练秦超勇,获得成功后,主动地帮带新的教练员,使鹰潭一中生物竞赛始终保持在全省前三名。在这种互帮互助、互赶互促的大氛围里,吴贵生、许爱民、刘毛毛、江澜、倪雪梅、刘伟华、徐晚华、苏玲等一批年轻教练员迅速成长起来。


    众多学生因为在学科竞赛中获奖而被保送直升重点大学。如今,“学科竞赛教练组”已经成为鹰潭一中的核心实力。这是一个不用任何装饰的品牌,凝聚着“学科竞赛教练组”全体教练员的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