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市报改革创新研讨会召开
(记者郑睦华)地市报如何应对新兴媒体挑战?4月19日,经中国记协批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鹰潭市召开全国地市报新闻宣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会议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市报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改革和创新,地市报就一定能在宣传思想领域,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有更大的作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江西省记协主席周金广,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池红,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河北省石家庄日报社社长王贵海和鹰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德春等出席会议。
2004年12月底,鹰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与鹰潭日报社联合创办了鹰潭新闻网,按照“办出特色、办出权威、办出水平、高人一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新闻资源,不断创新,除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之外,还突破了传统新闻网站新闻传播模式,推出了自采、自编、自导、自播、自制的视频新闻和音频新闻,对报纸的重要信息进行了“二次传播”,力求传播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鹰潭日报社不断强化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丰富网站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办出了自己风格,成为集新闻宣传、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媒体,成功实现了传播形式多样化,覆盖范围最大化,传播效益最优化,增强了时效性、互动性、娱乐性,成为当地新闻媒体中新的品牌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
鹰潭日报社的做法,在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召开的“中西部部分地市报负责人座谈会”上介绍后,迅速在全国地市报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后经过《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以“解读鹰潭日报社视频新闻”专题介绍经验,全国各地不少地市报社纷纷向鹰潭日报社来电来函或者千里迢迢上门考察。
研讨会上,周金广代表江西全体新闻工作者对会议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鹰潭日报社在鹰潭市委的领导下,这些年出现了“报纸越办越好、报业发展加快、报人实惠增多”的可喜局面。他们处在小城市,但在小城市描绘出了大蓝图,做出了大文章;他们目前仍是小报社,但小报社迸发了大智慧、取得了大成果。他们班子精诚团结,队伍齐心协力,以锐意创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胆魄,在不增加人员、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突破传统报刊网站的模式,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新闻资源,把报纸、网站、广播、电视四种传媒形式有机地、巧妙地融为一体,对重要活动进行视频直播,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形式多样化、覆盖范围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取得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收。鹰潭日报社为中国地市报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我们江西新闻界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对报纸传媒如何面对网络媒体的严峻挑战书写了一个成功的答案。地市级报纸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宣传自己的典型。他说,让我们迎着春光,踏着春色,用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去迎接报业和网络互为结合、共同发展新潮流的到来。
王贵海在讲话中说,在中国报业进入新的转型时期,鹰潭日报社为中国地市报的改革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中国地市报的大家庭中,鹰潭日报社规模并不大,却拥有一个积极开拓的领导班子,勇于创新的队伍,他们求新思变,善谋实干,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做出了大文章。鹰潭日报社率先开办网络视频新闻的成功尝试,在目前中国报业面临整体格局大变革时期,具有很高的借鉴与学习价值。鹰潭日报社经验的主要特点是:见识早、行动快;跨媒体经营的大胆探索;报网互动的有益探求。鹰潭日报社没有把新兴的网络媒体视为“天敌”,而是勇敢地驾驭它,此举无疑为中国地市报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选择。他说,我们要正确认识报业竞争形势,更新观念,迎接挑战;构建多媒体信息平台是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整合是多种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要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扎实推进报纸创新。我们要积极探求多媒体互动的新形式,借鉴鹰潭日报社的成功经验,寻找到迎接冲击和挑战的路径和方法,为促进中国地市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讨会上,鹰潭日报社负责人作了鹰潭新闻网视频新闻经验介绍。
出席研讨会的代表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57家报社的近100名领导和网站、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会议期间,他们进行了广泛研讨交流,并在鹰潭日报社观摩了视频新闻演示,参观了视频新闻演播室。据了解,全国地市级报纸大约占据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记者 朱友林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