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化有限责任公司提升职工素质纪实
黄耀振
胡丽霞是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磷酸车间分析班的一名普通女职工,这些天,她甭提有多高兴了,干工作的劲头十足。“没想到技师证书这么快就办下来了。”言语中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喜悦。今年,像胡丽霞这样通过技能职业资格认证获得技师证书的,还有电工、钳工、焊工等工种的69名工人。目前,该公司有110多人取得了技师证书,有49名工人分别被聘为助理主任技师和首席技术员工,另有386名各岗位、工种的技术骨干被聘为高级工。
近年来,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着眼于经营国际化的战略,采取“3+N”培训模式,即分高端、中端、普通三个层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联合办学、集中授课、分散自学等N种形式,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倾力打造精英团队。仅2005年,该公司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次,送到各单位、院校培训人员18批次,累计培训员工1364人次,培训率占职工总数的75.86%,累计支出各种培训费用56万余元。
培育高端人才?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第一需要
该公司把学习培训视为职工最大的福利和事业,把培育高端人才视为企业发展创新的第一需要。公司成立了党校和职工培训中心,创办了《贵化学刊》。2005年4月8日,贵化公司与南昌大学签订企校合作协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合作,现已在公司开设了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两个班,有29名公司领导、核心人才、部门领导由企业“买单”学习深造。
与此同时,该公司积极参与江西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核心项目的实施,2005年10月30日,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第四期中欧管理(江西)高层论坛”,将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贵化。今年 2月25日,贵化公司又协办了江西财智名家论坛,贵化有3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
开展“创争”活动,稳固提升中端人才素质
贵化公司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真正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以中层管理人员、班组长为着重点,以中、高级工和各类特殊工种及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为突破口,在全公司兴起了一股以学习求发展、以学习力比竞争力的良好风气。
公司通过内培和外训相结合形式,提升中端人才素质,先后聘请江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和台湾知名学者,对公司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进行培训,开办了工会干部、营销员、消防员、调度员、技师考前辅导等10多个各种层次的业务培训班,选送了医务、消防、环保、工程预算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培训、观摩、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跟踪国内外最新工艺、设备技术动态,更新知识结构,共有862人次受益。在实际工作中,该公司采取工作上压担子的方式催生人才,使一批精通业务、懂管理的技术工人脱颖而出。
完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岗位成才
贵化公司建立和完善了激励职工的机制,引领职工学技术进取向上。公司先后购买了《细节决定成败》、《赢在中层》等书籍,发放给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该公司还改革书报费发放办法,将职工工资中的书报费单独列出,规定职工每月书报费不得挪作他用,必须用来买书、订报,而且规定职工可凭购书、订报、函授等各种学习有效票据报销工资条中书报费的200%。
贵化规范完善了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对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工采取评聘分离、差额聘用,根据需要择优聘用。同时创造性地设立了“三主师”制度,即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中选拔聘用主任工程师(经济师、统计师、会计师、律师、医师)、主任技师、首席技工,主任工程师和主任技师中分别设有助理、副主任、主任级,首席技工设制Ⅰ、Ⅱ、Ⅲ档,被聘用者分别享受相对应的助理、副职、正职中层干部待遇,从而在公司形成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公司已聘用主任工程师28名,主任技师5名,首席技工44名,高级工386名。
“3+N”的培训模式,成为职工队伍素质提升的助推器,引领广大职工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生存力和竞争力,形成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喜人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知识型的职工”,也为企业持续发展储备了强大的人才队伍。一线工人、省劳模饶品斌潜心钻研技术,大胆改进设计出我国第一套国产化磷铵装置DCS集散控制系统最佳组态方案,使该装置连续7年无故障运行,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该公司职工由初始学历经过各类自学、函授取得高一档或高二档学历的职工有356名,占职工总数的19%。贵化现有3名省级劳动模范、6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名设区市级劳动模范,3名全国先进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国、省级文明家庭3户,5名江西省、设区市职业道德标兵和先进个人,6名全省职工创新标兵、技术能手,1名江西省十大能工巧匠,有3名工人获江西省职工自学成才奖,公司内荣获各类先进的职工有78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