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诲綍  娉ㄥ唽   鹰潭久久倾力打造最好的鹰潭房产网、鹰潭人才网、鹰潭招聘网!

县委书记传递征兵接力棒

发布时间:2006-04-19 18:47:32   作者:鹰潭久久信息  来源:  浏览:   【】【】【
    

记者吴郡 段结兵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因消灭血吸虫病而举世闻名的余江县,共为部队输送了9240名优秀兵员,至2005年底,实现了连续47年无退兵。输送的兵员中,100%在部队立功受奖,60%在部队入党,38%走上了部队各级指挥员或领导岗位,目前,尚在部队服现役的军官127名,职务最高的正师职。余江县征兵工作先后3次受到南京军区表彰,4次受到国防部表彰,连续多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军区授予“征兵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一个曾经是血吸虫病肆虐的县,何以创造了中国征兵历史的一大奇迹?余江县牢记职责,增强使命,不断加大领导力度,为征兵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在余江采访,记者发现这是群众说得最多的。


  一级对一级负责


   余江县各级党委、政府、兵役机关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为军队建设服务的思想,以加强国防建设为己任,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征兵工作。


    建立纵横结合抓征兵的领导体制。余江县委书记、县长对征兵工作非常重视,一直以来都坚持实行县委常委集体定兵,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该县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各乡(镇、场)书记、乡(镇、场)长为本级征兵工作第一负责人,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乡(镇)政府之间、乡(镇、场)与村、居委会之间、县政府与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具体工作人员之间都层层签订征兵工作责任状,使征兵工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


    与时俱进,不断推出征兵工作新举措。面对征兵工作中参军积极性下降、外出务工青年政审难度大、部队对新兵质量要求高、体检标准严等诸多问题,县委、县政府、人武部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四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控制适龄青年“农转非”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高预征对象质量的通知》、《加强预征对象动态管理的实施意见》、《余江县征兵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贯彻(余江县征兵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征兵措施。并将征兵工作与各级主要领导的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列入年度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征兵工作“一票否决”;为提高征兵工作人员的积极性,2004年县政府对参加征兵体检工作满15年的李建华等6人进行了奖励,为他们晋升了一级工资;加大了优抚力度,优抚金标准根据县财政的增长速度逐年按比例提高。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退伍军人安置新路子,专门组建了一支30人的副科级森林消防应急分队,既较好地解决了退伍兵的安置,又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不断加强征兵工作经费的保障力度。2003年国防部颁发了新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体检新增血常规检查、尿糖检查、镜检等项目。2005年体检中又增加了吸毒及艾滋病检测。为使各项检测落实到位,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征兵经费保障足额到位,并适度提高。各基层单位每年对征兵经费也是积极调济,特别是派出政审组对外出打工青年的调查取证经费,全额落实到位,没有出现经费短缺而延误征兵政审的现象。


多种形式激发参军热情


   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适龄青年正确认识兵役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全县各级始终把宣传发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不断加大舆论工作力度,激发广大适龄青年参军热情。


    首先,注重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国防观念是防御外来侵略,自觉维护民主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观念。强烈的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增强凝聚力的需要。四年来,县人武部每年利用国防教育日时机,举办《国防教育》图片展;利用学生军训时机,开设国防教育课;在全县科级干部会上介绍我国周边国际形势与安全形势;结合“五四”运动纪念、“八一”建军节、民兵军事训练、兵役登记等时机,对适龄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通过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应征青年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将爱国参军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其次,注重抓好兵役法规宣传。各级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基层单位利用乡村三级干部会、应征青年体格初检时机,大力宣传兵役法规,将个人逃避兵役登记、体格检查和征集,单位拒绝完成兵役任务或阻挠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等应担负的法律责任印成宣传资料进行散发。宣传部门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搜集挖掘素材,及时报道先进事迹,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征兵工作的良好氛围。2005年,县征兵办与县政府法治办精心组织了一期兵役法规培训,县兵役机关及基层人武部干部40余人参加了培训,并参加了全省统一组织的《行政执法证》考核,取得了征兵工作行政执法资格。


县委书记挂帅征集义务兵


   解放后,在余江这块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气势空前的人与“瘟疫”大战,余江人民挥舞银锄,战天斗地,治水灭螺,消灭了血吸虫病,创造了人间奇迹。毛泽东主席为此夜不能寐,欣然命笔,写下了光辉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使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余江县顿时饮誉中外。


    送走了“瘟神”,余江人民不忘党恩。时任余江县委书记的李俊九在决心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的同时,目光瞅准了征兵工作,他要从血吸虫曾经泛滥的余江大地向部队选送一批合格兵员,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1959年,在李俊九的把关下,从过去血吸虫肆虐的平定乡兰田坂村,选送了该县第一个空军飞行员张国栋(他后来成长为空军某飞行师政委)。同年,全县选送的130名新兵经过免疫检验和严格的部队训练考核,也全部合格,在该县征兵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征集义务兵,在余江形成了制度,并纳入了各级党组织的目标管理。征兵“帅印”犹如接力棒,一任一任往下传。


    1978年,余江第五任县委书记桂长贵又接过了征兵接力棒。桂长贵生在余江,长在余江,深知血吸虫病害之苦。为确保兵员质量,选送精兵,他提出了“宁可在家换下十个,决不到部队退回一人”的征兵口号。1980年征兵时,兵员体检、政审都已结束,准备移交启程,有人向他反映一个新兵年幼时头部曾受过伤,气候一变就发疼。正在家吃饭的桂长贵听后,赶紧放下碗筷,嘴里连连说:“不可马虎,不可马虎!”说着,他连夜赶到征兵办,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组织体检医生复检,一路组织力量进行外调,他自己就一直在办公室焦急等待。天渐渐地亮了,终于查出了结果,情况属实。“换”,一声令下,从预备兵员中补上了一个。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因受物质利益的驱使,征兵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任余江县委书记林军,已是该县征兵史上的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前十任书记传下来的“征兵工作红旗”接力棒对他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面对兵役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县委将征兵工作列为一项硬性指标,推出了“县六套班子领导和征兵领导小组成员挂点包干,乡镇党委向县委立军令状”的举措,要求基层党政一把手担保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县政府实行了义务兵优待金全县统筹制度,且人武部制定了征兵工作奖惩措施。


    十一任县委书记紧握征兵接力棒,挂帅征兵,为该县征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县已建立健全了征兵工作目标管理体制,县、乡、村书记层层负责,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确保征兵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