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黄金富 记者严米金
今年11岁的金平自幼失去父母,在余江爱心助学工程的帮助下,如今已经就读于余江县马荃镇小学,当地村民说:“金平能走进校门,真是得了政府的帮助。”据了解,余江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爱心助学工程,三年多来,该县坚持以服务贫困生为目标,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建立和完善了贫困生救助体系,为贫困生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使这些孩子重返了校园,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为帮助贫困生就学奉献爱心
2003年初,就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余江县开展了一次深入调查,这次调查,真实地反映了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的现状,震动了社会各界。以此为起点,该县决定成立一个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捐赠站,实施失学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从而揭开了爱心助学工程的序幕。资助贫困生工作,一开始就得到了该县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县、乡(镇)及学校健全了爱心助学的网络体系,形成了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爱心助学工程的生动局面。
为使更多贫困生得到社会的资助,该县采取了多种形式,让广大市民了解贫困生的情况,争取更多市民的支持和帮助。2003年4月,余江县教体局特意为全县200多名贫困生拍了照,并将照片在县城中心广场展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市民们看到一张张渴望求知的稚嫩面孔,无不为之动容,纷纷慷慨解囊。通过一系列活动,该县共收到社会捐款5万余元。为进一步扩大影响,2004年初,余江县教体局专门申请了国际域名网站:yjjtj.com,利用该网站发布贫困生信息,发出救助倡议。网站设立以后,即收到了来自浙江某企业老板的资助,中童镇官塘小学的程玲同学成为网络上的第一位被资助者。三年来,该县陆续收到不少来自网上的捐助,先后有几十名贫困生受到网上资助。
同时,为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每学期开学,该县要求所有学校对贫困生学费采取减、免、缓的政策,为贫困生入学开辟绿色通道。各学校都制订了减免学杂费的具体措施和减免标准。潢溪中心小学、画桥中心小学等校为每位贫困生发放了贫困卡,学生可凭卡入学。据统计,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减免各类学杂费累计11万余元。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还广泛开展多种献爱心活动,余江一小、韬奋学校、余江三中、邓埠中心小学等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一分钱基金”捐款,锦江小学、平定中心小学、洪湖中心小学还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支持关心贫困生的合力
爱心助学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促使爱心工作不断深入发展,2004年,余江县将这项工作列为全县“十大为民工程”之一。
为更好地实施爱心助学工程,该县认真组织实施,并纳入目标管理,做到有部署、有考核、有检查、有落实,并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各级领导主动与当地贫困生结对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黄庄乡政府在实施爱心助学工程中,党政领导主动与贫困生结对子,为11名贫困生解除了面临辍学的后顾之忧。
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在带头资助贫困生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利用一切机会为贫困生牵线搭桥,筹集就学资金。有的乡镇人大代表集中行动,为贫困生捐款捐物;有的乡镇利用招商引资向外商介绍本乡镇资助贫困生情况。杨溪乡与上海某企业家协会联系,该协会出资2万元作为杨溪乡贫困生救助基金;潢溪镇设立了贫困生救助专项基金,农民企业家彭保太每学期资助钱物计6000余元;潢溪中心小学接受江西教育学院资助1.5万余元;平定中学接受南昌大学资助1万余元。据统计,仅2004年,该县就有324名贫困生受到资助,接受资助款88250元。
“两免一补”,为9000多名贫困生入学解除后顾之忧
2004年,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开始实行“两免一补”,余江县贫困生资助工作更有了保障,到今年,有9000多名贫困生受益“两免一补”。
在“两免一补”工程实施之初,为使“两免一补”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该县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予以宣传,并利用师生大会、家长会宣传“两免一补”政策的核心内容,向近万户贫困生家庭发放了“两免一补”宣传卡。全县有16所中学、130多所村完小张贴了“两免一补”宣传画,让广大农村群众了解了“两免一补”的内容和意义,让每位贫困生家庭真正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为确保“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开展,让“两免一补”工作真正造福广大贫困生,该县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全县上下认真把好贫困生的认定和申报关,坚决按相关要求认定贫困生。农村特困户必须要有特困证卡,城市低保户必须有低保证,没有办理特困证和低保证的困难户,必须具有村级以上经济困难证明。贫困生名单确定以后,由各学校组织评审小组深入农户核查,最后登记造册,并在学校醒目位置公示7天,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然后上报教育主管部门。教体局每次对各地上报的贫困生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汇总,做到“无名单重复,无人数差错,无资金差错,无资料不全”,最后批复相关学校,建立工作台帐和数据库,并抄送县财政局、新华书店,作为拨款依据存档备查。
各学校在“两免一补”专项资金下达后,及时做好资金发放工作,而且严格实行家长、学生、班主任签字制度,三者缺一不可,确保每一笔资金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同时要求各级学校不得延误发放时间,不得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不得克扣、挪用、挤占专项资金,一经查处将予以纪律处分。
清人郑板桥在一幅画竹中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余江县实施的爱心助学工程,三年多来,共有1万多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为9000多个困难家庭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全社会关爱贫困生,创造安心的读书环境、播撒希望的种子。”朗朗书声已成为余江县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