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开学防诈骗 安全记心头
□叶锋 记者严米金/文 朱静逸/图
又到开学季,带着一身“家当”赶往学校的同学们,成了不法分子的行骗目标。如何及早识破陷阱,保护财产安全,成了开学前不得不提的“第一门课程”。开学之际常见诈骗陷阱有哪些?同学和家长们又该如何防范?月湖公安教您识破开学诈骗幌子。
常见案例1: 冒充学生发诈骗短信
“老妈,我钱包丢了,手机、银行卡和零用钱都没了,刚好我同学有事急用钱,你先赶紧汇钱到他卡上,卡号和户名分别是……”王女士收到外地上学的“儿子”发来的短信,要速汇3000元钱,没怎么细想就把钱打入这个陌生的账号,事后接到儿子电话时,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应对:家长接到类似短信时一定要冷静,考虑一下发生了什么紧急情况,以至于孩子没有打电话,而是选择了发短信?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打个电话,确认一下。
常见案例2: 接到出事故的电话
张女士接到儿子的电话,但接电话的一方却自称是儿子学校辖区地的交警,说小王出了车祸,在医院抢救,还提供了一个医生的电话,让她赶紧汇3万元钱过去。抢救!听到这两个字,张女士当即慌了神,火急火燎地赶到银行将钱汇过去,结果被骗!
应对:还是要冷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孩子打一个电话,如果电话无法接通,可以致电学校以求证是否属实。家长要相信,学校里有同学,有老师,若孩子真出了车祸,公安机关最先联系的应该是校方,而不是向千里之外的“您”索要医疗费。
常见案例3: 盗用聊天工具冒充亲友诈骗
鲁某接到在英国的儿子用QQ给其发来的急需用钱信息,焦急的鲁某分别在多个银行,先后6次给QQ信息中指定账户共计汇款人民币50万元,后鲁某与儿子通电话时,得知其儿子QQ被盗用,钱被骗走。
应对:1.确保系统健康,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2.尽量不要与陌生人视频聊天,以免被人录下视频画面后利用。3.声音识别,对个暗号很关键。4.电话确认更安心,如果有骗子主动提出打电话,并用显示朋友或亲人电话号码时,一定记住回拨电话确认,以防骗子利用“私人号码”软件,诈骗钱财。
常见案例4: 虚假订票网站
开学了,机票、火车票售卖又迎来高峰,不法分子贩卖各种假票的“商机”又来了,总结过去的一些案例,警方发现这类诈骗的手段主要分为超低价“打折机票”和“特殊来源的火车票”,他们的作案过程基本是:发布虚假订票信息、实施诈骗(通过网银转账汇款直接拿钱到手)。
应对:1.遇到价格明显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要提高警惕,警告自己好事不会这么“主动”找上门。2.尽量通过合法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口碑的正规订票网站购买票据,如果方便的话,最好到业务窗口购买。3.一旦发现网上支付不成功,不要听信嫌疑人所谓的“网络故障”再次汇款,也不要到银行向嫌疑人指定的账户汇款。
常见案例5: 发布出租信息
小燕是某高校大一新生,由于对学校宿舍条件不满意,她和几个同学打算一起到外面合租房子。在网上寻找租房信息后,小燕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物美价廉的房源,一番商议后决定上门看房,但对方要求先付押金,不清楚状况的小燕就先付了钱,之后却再也没有联系上“房东”。
应对:同学们要谨记,学校是最为安全的居住环境,也许环境相对简单,但居住集体宿舍,不但能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常见案例6: 虚假代理代销
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廖,无意间收到一张传单,上面说某公司有大量电话打折充值卡,寻求校园代理,只要卖出一张电话卡,就能拿20元的回扣。小廖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想着赚点“外快”也不错,就直接购买了2500元的“打折电话卡”。结果,等小廖拿到所谓的电话打折充值卡后却发现都是一堆“废卡”。
应对:学生如果需要补贴生活费用,可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对于那些看似“低投入高收益”的赚钱方式,切不可轻信,以防落入骗子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