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新学期已经开始,学生们已经开始上课了,不少家长为孩子上学的事花尽了心思,想未到年龄入学的、想跨学区入学的、想提前了解分班情况的……然而,这些家长们今年可算是白花了心思,浪费了工夫。家长们纷纷纳闷起来:今年怎么管得这么严?怎么搞起什么“化解大班额”的事?这样做有什么用?今年的做法是不是一阵风?
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市教育局局长王碧龙,请他来一解家长们的疑惑。
记者:现在一些家长对化解“大班额”的做法有些不解,请问王局长,为什么会有“大班额”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城区各学校“大班额”的现状如何?“大班额”的问题对教育有什么危害?
王碧龙: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鹰潭城区人口由1983年建市之初的不到10万人增至现在的近24万人,从2009年起小学、初中新生每年相应增加1200人左右,就学压力凸显。加上教育发展不均衡,择校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校违规招生,招生行为不规范等因素,部分学校“大班额”现象日益严重。此外,居民收入的提高、独生子女等诸多因素,也是产生“大班额”问题的部分原因所在。
截至2012—2013学年末,我市城区共有中小学(不含高中)15所,教学班394个,在校学生23245人。其中小学11所,教学班267个,在校学生15918人,平均班额达60人,最高班额达86人;初中4所,教学班127个,在校学生7327人,平均班额达58人,最高班额达80人。按照江西省确定的标准班额(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我市城区存在严重“大班额”现象。
至于“大班额”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教室内学生人数过多,学生人均生活学习空间狭小,教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大班额的存在,明显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减少了教学研究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时间,很难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影响教学改革推进。新课改理念提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逐渐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式学习所代替,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点拨、创新思维、拓展空间。但由于教室内学生人数严重超标,空间狭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条件受到很大限制,导致教学效果不能及时有效反馈,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成效。四是影响学校师生安全。“大班额”现象的出现,学校承担的教学安全任务成倍增加,学校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大班额”教室内学生过多、桌凳拥挤、通道狭窄,如果发生突发性事件,学生很难及时疏散和撤离。为避免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部分学校不得不分时分段放学、出操,学生集体上下楼、进出校门必须安排教师疏导管理,对学校安全管理造成了较大压力。
记者:如此看来,“大班额”的问题确实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今年我市采取了哪些具体的举措,又取得了什么效果呢?
王碧龙:2012年9月,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江西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书》,明确要求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市政府布置,今年,市教育局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鹰潭市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鹰教基字〔2013〕34号)、《关于做好城区中小学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鹰教基字〔2013〕33号)和《关于下发<2013年市区初中小学学区划片方案>的通知》,及时召开消除“大班额”工作动员大会,与城区各区、各市直学校签订消除“大班额”责任状,明确责任,部署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3年秋季开学起始年级班额明显下降。
在具体措施上,共有十条,分别是:加强学区管理、加强学籍管理、加强经费管理、加强转学管理、加强师资管理、加强重点学校管理、加强民办中小学管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快城区资源整合、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前段时间,《鹰潭日报》对这十条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的严格实施,2013年秋季开学以后,热点学校起始年级班额明显下降。师范附小、二中班额降到55人以下,市一小、逸夫小学、五小、六小、九小班额降到59人以下。大部分择校学生回到本学区就学,择校热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严格把关,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有效降低了校园安全隐患,学生上课不再拥挤,学生管理更加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明显改善,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对每个学生关注的平均时间更多;家长对此充分认可,社会满意度提高,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家长也更放心,希望小班化教学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在此,我也代表市教育局表个态,一定严守法定入学原则,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均衡打造优质资源,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坚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禁一切形式的不正常入学。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一起监督,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切实落到实处。
记者:据了解,有些家长仍持观望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是“一阵风”,不能长远。对此,您怎么看?
王碧龙:“大班额”的存在,也说明了群众对子女教育的日益重视,说明群众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不断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的新期待,我市确立了三年内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的目标,这是必须要达到,也是一定能够达到的。
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我市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确保一年见效果,二年见成效,三年基本化解并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为确保2015年成功化解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我市将加大统筹力度,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化解“大班额”问题责任状;加大招生的管理,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指标监测体系,加强监督和检查,把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作为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消除“大班额”问题,根本上还是要解决好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均衡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市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进鹰潭市城区基础教育资源整合,三年内,将着力建好九小二期工程,迁建师范附小,新建市五中、十一小,扩大二中办学规模,改扩建鹰潭实验中学、六中、朱埠小学(十小)等,逐步拉开城区教育格局,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其中,市直全力打造鹰潭实验中学,重振实验中学(原铁中)雄风,使鹰潭实验中学与鹰潭二中双星闪耀。目前,市教育局已将鹰潭实验中学定为教研改革基地,我自己带一帮人蹲点去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鹰潭实验中学将会成为我市化解“大班额”问题的成功范例。
2015年,城区人口将达到31万人左右,6—17岁学龄人口将达到5.75万人,中小学在校生将达到4.8万人,就学矛盾将更加突出。这样的形势要求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我们将积极探索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学区化办学等办学模式,建立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和带动机制;积极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记者手记:王碧龙局长就化解“大班额”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详尽的解答。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城区“大班额”问题的严峻形势及其危害,全面了解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举措和决心。我们衷心地希望,三年化解“大班额”难题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同时,教育问题也不仅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我市教育工作再创新佳绩、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