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在不断创新中构建鹰潭幸福教育
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省委全委会精神推进“8+1”重点工作中提出了“学有所教”的目标要求。在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升级的这一号召下,市教育部门通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改善教育民生,促进教育公平,为广大群众“学在鹰潭”积极构建幸福教育。
强化就学管理,逐步化解“大班额”现象
今年秋季开学,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起始年级孩子所在班级的人数比往年明显“缩水”。班额小了,教室宽敞了,教学管理顺畅了,学生家长也更放心了。
“大班额”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消除“大班额”现象,从今年开始,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一年见效果,二年见成效,三年基本化解并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班额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市、区教育部门严格落实年龄法定、片区界定、政策规定、特殊议定的“四定”原则,引导学生就近入学,确保适龄人口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并通过采取严控学籍管理、经费管理、转学管理、师资管理、学区管理、加强重点学校监控管理、加大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强化责任意识等措施,严格控制成班学生数。开学之初,市区各学校在办理学生报名手续中,严格把好材料审查关,切实过好人情关,认真严守纪律关,规范学生入学管理。
通过加强城区就学管理,城区热点学校小学、初中一年级班额控制在60人以下,较以往班额数有大幅下降,其中少数学校班额数下降至接近国家规定标准。
优化学校网点布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鹰潭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需要,更是城市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需求。今年,我市又制定出台了《鹰潭市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立足城市规划满足学前教育要求,对全市学前教育广覆盖、保基础、有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我市通过规划先行、项目立项、经费保障等措施,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高起点、全方位布局优化学校网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市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全市三所重点高中达到省级优质高中标准,保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全市在对项目建设进行梳理时,教育项目投入始终没有“瘦身”,“十二五”期间,仅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突破20亿元。这些教育投入的项目主要包括: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村小和教学点存在的突出问题,改扩建校舍,补齐教学设备;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扎实推进城区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对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市实验中学、师范附小等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新、改、扩建;扎实推进优质高中建设和高教园区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就学需求。
深化教研改革创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9月中下旬,全市2013年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及2013届中考质量分析会,全市2013届高考质量分析及高一、二期末成绩分析会相继召开,针对考试质量分析问题,对照暴露的问题集中“把脉”,进而研究提高全市教学质量的措施。为了掌握教学进度,了解教学动态,市教研室将市实验中学作为教研基地,实时监测教学效果,以教研工作阵地前移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市教育局还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培训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共享现代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过程中吸收知识。
校本教研将创新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既考虑课程教学的共性需求,又注重各校教学特点,突显校园文化特色,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和影响学生,助推学生全面发展。鹰潭一中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课改试验,开设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选修课,创办特色班,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贵溪二中举办“我学习,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体育节,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紧密结合,倡导健康学习、健康成长。鹰潭一小秉承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走特色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之路,创办的我省第一所少年军校屡获殊荣。余江一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突出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推进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市第二幼儿园始终奉行“求真悟本、健康和谐、绿色教育、特色发展”的办园宗旨,以争创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一流的保教质量,为幼儿建立起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