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创文明
刘萍 记者 林卫东
近年来,驻鹰94723部队不断拓展军民共建渠道,取得丰硕成果。部队先后被上级机关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党委、后勤工作先进单位、管理教育先进单位、“十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文明单位,鹰潭市拥政爱民、军民共建模范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加强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驻鹰94723部队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突出抓好针对性教育,重点抓好经常性教育,不断夯实官兵思想基础。
他们定期围绕共建主题开展学习、教育、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拥政爱民、军民共建的意义,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思想。坚持把《总政关于加强军队基层群众工作的意见》和《空军基层群众工作手册》作为基本教材,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官兵进行新时期共建特点及相关要求教育。同时,他们把经常性思想教育、拥政爱民教育、法纪教育、计划生育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定期进行专题辅导,取得了明显成效。
驻鹰94723部队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狠抓思想道德建设。
他们在部队荣誉室建立了军民共建荣誉专版,新兵入伍,集中进行军民共建荣誉史教育,让拥政爱民的思想从新兵入伍开始在头脑中深深扎根。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部队走访慰问拥军模范和共建单位,加强联系,增强友谊。积极参加驻地“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叫响了“热爱鹰潭,建设驻地,为争创双拥模范城贡献力量”的口号。为了弘扬正气,该部队树立了3个先进集体和3名先进个人典型,表彰了26名岗位科技练兵先进个人、优秀团员和优秀党员。
突出重点,培养“四有”新人
为了进一步扩大军民共建的影响,巩固军民共建成果,驻鹰94723部队与市一小、月湖区三角线社区居委会、江西师大鹰潭学院结成军民共建对子,按照“贵在经常、重在建设”的原则,建立了联系制度、汇报制度、交流制度,把共建的着力点放在教育下一代,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上。
该部队每年选派优秀干部战士30人担任市一小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协助开展“党是阳光我是苗”、“争做文明小公民”等活动,走访困难学生,慰问共建学校,为学校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部队创办的银鹰少年军校影响深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几年来,银鹰少年军校开办41期,共培训学员4900余人。学生在少年军校的封闭式训练中,学习国防知识、凭吊革命烈士、观摩军体表演、聆听法制知识报告、进行军事训练,与部队官兵结下了深厚友谊,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法制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学生的意志、毅力和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创新能力和自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的思想感情。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及省、市等20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银鹰少年军校的情况。
扶贫济困,扎实办实事
驻鹰94723部队把驻地村民当做“自家人”,热情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建立了新型的军民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该部队附近4个村庄没有医疗点,部队卫生所坚持长期义务为村民巡诊、接诊治病,对重病号专门派车护送去市医院;给营区附近的村民接装了用电线路和自来水管,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用电问题。3年来,他们给村民义务看病300余人次,修理农机(具)350多件,理发300人次,义务出车20余台次。
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们采取挂钩扶贫制度,基层三个党支部分别挂钩驻地彭家、刘家、骆家3个村小组。每年农忙时节,官兵们都会主动帮助村民插秧割稻,抢收抢种。部队还经常开展丰富多采的为民服务活动。他们出动官兵清扫市区垃圾,清除“牛皮癣”;在市中心广场为市民义务修理自行车;参加东湖治理清淤工程建设;先后为实施“春蕾计划”、保护母亲河、“慈善、敬老、救孤”等活动捐款共计1.2万元。部队还资助了8名“春蕾”女童完成学业和1名女中学生中专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