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创业,从一家小粉店起步
艾子健和女友正在为顾客泡粉。 记者 周信 张维民 摄
鹰潭日报记者 周信 张维民
清晨,城市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庆当中,路上的车辆熙熙攘攘,路人行色匆匆,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或学习。而在位于五洲路与新欣路交界处的一家粉面馆里已经是热气腾腾,20多岁的老板艾子健早已经忙得不亦乐乎。
2013年6月,大学毕业后的艾子健,经熟人介绍,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在一家眼镜批发行开始了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自然环境的不适应加上经常加班,让艾子健初尝了生活的艰辛。身为家中独子的他,忙的时候甚至都没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父母甚是挂念。虽然这份工作能够解决温饱,但是想要改变家中拮据的生活状态几乎不可能。回乡创业的想法开始在艾子健的脑海中萦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2014年1月,艾子健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鹰潭,时刻准备捕捉点亮梦想的时刻。
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一段时间的思考,艾子健决定开一家早餐店。“当他跟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觉得一个大学生出来卖早餐,有点大材小用了。但是现在国家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他那样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肯定会支持。”艾子健的妈妈说。在与亲戚朋友沟通后,艾子健的想法得到了认可。要开早餐店,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进过厨房、拿过菜刀的90后大学生来说谈何容易。2014年6月,在家人的积极帮助下,艾子健联系到了南站一家粉店,开始了他风雨兼程的学徒生活。
因为经营早餐的营业时间原因,加上家里离南站的路途较远,艾子健必须凌晨1点钟就起床,骑自行车赶到南站学习。过了几天的新鲜劲后,这种颠倒生物钟的作息时间,给艾子健带来了不小的考验。相比作息时间的不规律,炎热的天气和繁重的体力劳动给艾子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盛夏的鹰潭,天气炎热,而且又是在火炉边上忙前跑后,用不了多久,汗水就会湿透衣服。一天,由于过度劳累,在搬运一锅热水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翻滚的开水浇到了艾子健的脚上,顿时鼓起了大大的水泡。在病情稍微好转后,他便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坚持赶去学习。看着儿子如此辛苦,艾子健的父亲内心充满辛酸地对他说:“这么辛苦就不要再做了,年轻人干点什么都可以,没必要太为难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擦干汗水,收拾疲惫,艾子健微笑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按照要求,艾子健6点钟就可以离开粉店了,但是他比较好学,每天都坚守到上午10点,这种好学精神让我觉得很感动。”回忆起徒弟艾子健,南站一粉店的老板唐师傅如是说。学徒期间,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友也来到鹰潭,与艾子健一同学习起来。两个月的学习生活结束后,艾子健又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张志,几个大学生正一步步地向梦想迈进着。
要开早餐店,必须找到合适的店面,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艾子健在五洲路与新欣路交界处找到了一间由住房改造成的店面。这时,艾子健的爸爸再次找到艾子健,告诉他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真的开始了,就必须坚持做下去,在确认艾子健追逐梦想的信念没有动摇后,便全力支持儿子的事业。在一番艰辛的准备工作之后,艾子健的粉面馆于2014年9月开始了试营业。
试营业的头几天生意非常火爆,艾子健第一次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好景不长,试营业不久,渐渐有顾客反映说牛肉有问题。起初,以为是自己烹制牛肉的火候没有掌控好,但是随着不断有顾客投诉,艾子健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找来了师傅,经验丰富的唐师傅一看艾子健买的牛肉就发现了问题。原来是送牛肉的商贩看出艾子健不识货,在送来的牛肉里掺了猪肉。这件事给刚刚试营业没多久的小店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做食品就是做良心,顾客对食品安全非常敏感,顾客来我们这就餐,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不能昧着良心去欺骗他们。”艾子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事件发生后,他痛定思痛,在做好顾客的解释工作的同时,还改变了以前让商贩直接送肉上门的方式,每次都要亲自去菜市场,力求让顾客品尝到最新鲜、最卫生、最美味的早餐。
“这家粉面馆不但卫生环境好,而且食材都很新鲜,老板也很客气,在这吃早餐我很放心。”前来吃粉的市民吴女士高兴地说。在粉面馆的经营过程中,艾子健非常注重与顾客的沟通交流。“因为缺乏经验,我会经常与前来就餐的顾客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我们不到位的地方。”艾子健说。现在粉面馆在周边渐渐有了些名气,很多顾客都是回头客。顾客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简单的谢谢成了艾子健坚守梦想的最大动力。
“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比较辛苦,但是一想到亲朋好友殷切的期盼,想到自己当初的梦想,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一定会继续沿着梦想的道路无悔前行。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努力地去拼搏,一定会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艾子健谈到未来的路,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手记:在茫茫的创业大军中,艾子健只能算是个“小人物”,他经营的早餐生意更是一桩“小生意”,他的创业经历更是“小事一桩”。我们看到的,不应该是那些流于表面的点点滴滴,而是在这个故事背后所承载的那一份自主创业的梦想。
年轻人总是多梦的,创业的梦想不妨“任性”些。你不必老想着比尔·盖茨、乔布斯,因为大凡创业成功者,总是从小处着手。
年轻没有失败,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大胆去闯,大胆去试,“积攒到的经验可能是获益终生的。”即使是马云,也对创业路上经历过的10次失败刻骨铭心,他常常提醒创业者:“不要迷信成功学,要多看别人失败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