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文化站的新变化
吴茂兴 饶圣荣 桑睿之
“一间堆满杂物的仓库门框上,用纸条写着‘文化站’,里面放着几份发黄的旧报纸和几张断腿的桌椅。”这是57岁的余江县春涛镇文化站站长吴光明记忆中25年前的文化站。
春节期间, 笔者来到内外装修一新的春涛镇文化站,一栋两层楼高的楼房划分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区域;站内有图书1.7万余册,各类杂志230余种,每年接待村民上万人次。2012年,春涛镇文化站内设的图书室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多亏了文化站,我的果业开发才能这么红火。” 坞桥村村民陈恩才至今心怀感激。陈恩才原先不懂技术,栽种的果树光开花不结果,一年亏损几万元。吴光明得知情况后,及时给他送去《果树防病指南》、《果树栽培技术》等科技书,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农技知识为陈恩才一一讲解。如今,陈恩才承包的100亩荒山,栽种沙田柚、桃子、杨梅等10多个品种,年收入近20万元。
“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丰富业余生活是乡镇文化站的使命。”吴光明说,文化站不但要建起来更要用起来,不但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春涛镇文化站文化宣传队队长艾春华就是吴光明培养的第一个对象:“我2009年从外面打工回来后,受到文化站的感染,便加入文艺宣传队,教村里人跳舞,成为村文化带头人。”村民黄南祥接过话茬:“我们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感觉很开心很快乐。”如今,吴光明先后培训发展乡村文化人100余名,大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站发展欣欣向荣,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随行的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说,余江县政府也加大了对文化站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先后投入的县本级财政资金逾6000万元;兴建了20多处市民文化休闲广场和图书馆、电影院等,建成12个乡镇(场)文化站、115家农家书屋和110多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