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学生提出悬棺之谜新解
(赣江 记者 吴郡) 本月初龙虎山景区组织全国百名大中学生悬棺探秘活动,我市有7名大学生幸运地参加了活动,薛菲、李程昊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们现在分别就读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大三年级、陕西理工大学大一年级。在参加悬棺探秘活动后,他们查验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毛竹、杉树搭架法进行升棺的新方法。
泸溪河水势平缓,两岸毛竹树木丛生,可用资源丰富。据史料记载,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古越族人已经懂得了造船和用船技术,并且把握了竹条(丝)捆绑固定脚手架和麻绳拧搓制造纤绳的技术。这些都是悬棺墓葬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方法。
薛菲、李程昊认为,在安排悬棺的地点,探测水的深度,若小于3米深度,可直接用搭架方法;若大于3米深度,可采用搭建水上平台方法。
第一步是搭建水上平台。由于悬棺大都建在临水悬崖上,为便于操作,须在水面先建成一个搭脚手架的平台,在搭好的平台上操作搭架等同陆地操作。方法:用船排列(根据悬棺高度和搭架高度的要求增减船的数量),靠岸边打桩用麻绳连串固定船只。然后,在已固定的船上铺4CM厚度以上的木版,将船面连成一片,即成了水面上的平台。
第二步是搭架。选择又粗又长且直的毛竹和杉木,按照建筑要求搭建脚手架。脚手架的固定用毛竹条(当地建筑历史上直到近年才用钢管脚手架替代以前采取的方法)。脚手架由毛竹或杉木一根一根地扎架子,一层一层往上搭建。
第三步是高空架子的固定。扎架子的时候,正好利用靠近主框架或框架边缘周围崖壁上的洞穴,插进毛竹或杉树条,或打桩固定,或斜拉固定,保证架子稳定牢固。架子内通道呈“之”字型梯阶上升,直到安排悬棺的洞口。
第四步是安装完毕,进行升棺。架子搭好后,根据悬棺安排的须要对洞穴尺寸进行调整。然后,利用脚手架内通道“之”字型梯阶上升,将棺木抬进洞穴,补充填充材料,安排完毕,封闭洞口,拆除脚手架,拆除固定的平台。
薛菲说,古代确实有许多现代人难以解开的谜,但是古代人受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限止,其聪明才智也绝对不如现代人。2000多年过去了,古越民族已消逝,但古越文化和古越族人生活习俗对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龙虎山墓崖群给世界留下了千年未解的悬棺之谜。我认为,要解开这个谜,要充分考虑当时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古越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习俗,考虑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材料来源。我们提出的搭架法就是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并吸取了其他方案的优点。
李程昊也说,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专家来龙虎山考查解谜,在仙女岩就是采用钢管搭脚手架的方法,用“之”字型梯阶上升完成的。今天和历史所不同的仅是搭脚手架的材质的不同,而方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认为,在2600年前,古越族人集一村或一族之力,经过就近取材和众人齐心协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简易、安全、方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