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我市土地开发"长"出1.19万亩新耕地
(首席记者 严米金) 推土机在往返地奔跑,开挖的沟渠正在砌红石……月湖区童家镇刘家村周围的荒山上正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据介绍,刘家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面积达到400多亩,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又一个蔬菜基地。这是我市土地开发整理现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大力推动土地开发整理。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市经过土地开发整理,我市新增耕地11899.5亩。
土地开发整理能较好地维持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我市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认真做好科学规划。在造地项目选择上,施行“五法并上”:因地制宜适度开发荒山、荒滩和荒地,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增减项目,抓好地质灾害等灾毁耕地复垦,整治废弃矿山等建设用地,开展耕地整理。在规划实施上,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我市严把项目发包关、工程施工关、资金使用关。在项目招投标、施工、资金使用上,国土、纪检监察、财政和公证人员进行全程监督;以人为本,尊重项目区的群众意愿。在项目实施前,认真做好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查,对涉及土地的权属、界限、地类、面积等逐一进行核实、登记,并在村组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再实施。在项目实施中,对水系、生产道路改造和土地平整等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田闲、人闲的季节施工,以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贵溪市罗河镇黄墩村,2010年土地开发面积达5000多亩,如今,项目区稻田沟渠犬牙交错,很适合机耕化作业,现在,新开垦的田地正在栽插水稻;而在余江县杨溪乡夏梓村,2010年新开发的100多亩土地如今已种上花生。村民陈云华说,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如今终于得到利用了。
经过土地开发整理,我市耕地面积实现了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2010年,我市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耕地水稻产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经过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对路、沟、渠进行改造,水稻产量可以提高20%左右;同时,土地开发整理后的耕地,可以达到水利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满足现代农业经营的须要,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